资讯
过去的环境危机让我们对地球的运转方式进行了反向工程。 三叠纪末期大灭绝发生在2.01亿年前,是地球上自动物出现以来第三次最严重的灭绝事件 ...
在德国出土的一块距今约2.47亿年的三叠纪化石,揭示了一种前所未见的皮肤衍生结构——其外观如同背上的“神秘冠饰”,既非鳞片、骨骼,也非羽毛。这项登上《自然》(Nature)期刊的最新研究,或将重塑我们对早期爬行动物外观与演化路径的认知。
依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等平台型研发部门,吸引了三叠纪科技有限公司、派泊科技等行业内领先企业、经过5年沉淀……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这一国家战略的赋能之下,—一座宜研、宜创、宜业、宜居社区——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 ...
这个被地质学家称为中生代的漫长时代,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清晰地划分为三个波澜壮阔的纪元: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约2.52亿年前的三叠纪。彼时,地球刚从惨烈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中喘息过来,超过9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物种消失殆尽。浩劫之后,广袤的陆地几乎连为一体,形成超级盘古大陆,内陆深处是广袤的荒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影响深远。从神话到现实,龙的形象无处不在。而从科学角度看,传统文化中的龙与爬行动物极为相似。贵州出土的古生物化石,正为我们重现古代爬行动物在海洋的生存与演化史。
虽然瑞士圣乔治山的三叠纪化石研究已有150多年历史,北美的研究也有100年,但海生脊椎动物的组成面貌、多样性、演化历程及其与古海洋生态系统 ...
在地球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曾发生过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大约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导致了大量陆地生物灭绝。 但是,恐龙却 ...
三叠纪大灭绝后陆地生态如何在早侏罗世复苏是地质古生物学研究中关注的热点之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联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相关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重庆早侏罗世 (距今 ...
中新网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发生在约2.01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影响 ...
图为伴生的一个侧生单元中的胚珠。腹面观;箭头指向其珠柄。南古所 供图 中新网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王鑫研究员和西班牙比戈大学桑托斯博士共同研究了一块保存完好、来自三叠纪植物生殖器官的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三叠纪跨界者”。
恐龙不是三叠纪唯一称霸者?曾有巨兽与恐龙“一决雌雄” ---波兰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托马什·索莱伊说:“三叠纪后期不仅是恐龙崛起之日,也是最后一批犬齿兽类决定与恐龙一决雌雄之时。对犬齿兽类的肢体所进行的分析表明,它们的生长速度很快,类似于哺乳动物和恐龙。
9月29日至11月15日,“生命的绝唱——贵州关岭三叠纪古生物化石拓印”展览在省地质博物馆展出,精选一批关岭古生物化石拓片及化石进行展览,为省内外游客提供一场鱼龙故里、石上拈花的曼妙之旅。展览现场,通过“实体化石+拓印作品+现代诗歌”展陈手法的创新性运用以及多媒体影片、艺术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