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举个例子似乎更好理解,假如将乡试比作高考的话,那么乡试正榜(乙榜),是指普通本科批次录取生,而副榜,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分数没有达到录取线的调剂生、补录生,甚至是专科生或者是特长生之类。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艾南英的考生,从17岁考到47岁,整整考了30年科举。最后一次进考场时,他摸着花白的胡子苦笑:“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读书和考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明清科举的全过程,看看这些古代学子究竟要过多少关,才能从无名小卒变成光宗耀祖的进士。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安徽池州的举人黄观前往京城参加会试。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他最终摘得了“会元”的桂冠。几天后,朱元璋亲自主持了殿试,黄观在策问中表现得尤为出色,令朱元璋大为欣喜,于是直接钦点他为“状元”。这一消息迅速在朝廷间引起了轰动。
原标题:简述明朝科举制度 “乡试”不是“乡里考试” 偶翻一本讲陈白沙的书,见其中写道:“20岁那年,陈白沙参加乡里的考试,取得了第九名 ...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主办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和各政使司所在地(省城),每三年一次,在八月 ...
近日,岳阳文史爱好者陈晖昆致电记者称,前不久他从孔夫子旧书网上意外发现有“嘉靖十九年(1540)”的《湖广乡试录》复印件出售,花200多元购得 ...
清代乡试分为正、恩两科,正科为三年一科,恩科为皇家遇吉庆临时加开。通常情况下,江南乡试于两江总督驻地江宁的江南贡院举行。太平天国 ...
乡试3年一次,每次中举者不足百人 “天色已近发榜日黎明,主考亲自捧榜放置于特备的黄绸采亭内,鼓乐、仪仗前导,兵丁护送,出贡院到榜棚张挂。
就“正德丙子”湖广乡试而言,两名考试官,也有据可查,分别是儒学教谕林幹与魏纶。二人所作之序,也分别见于《正德十一年湖广乡试录》(《明代科举录选刊·乡试录》,第5543页),故上文所提“幹与教谕魏纶寔主其事”之“幹”,应为林幹。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主办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和各政使司所在地(省城),每三年一次,在八月 ...
就“正德丙子”湖广乡试而言,两名考试官,也有据可查,分别是儒学教谕林幹与魏纶。二人所作之序,也分别见于《正德十一年湖广乡试录》(《明代科举录选刊·乡试录》,第5543页),故上文所提“幹与教谕魏纶寔主其事”之“幹”,应为林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