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正式启动了“四季童读”2025年夏季书评征集活动。这一活动不仅是对阅读兴趣的激励,更是对孩子们思维与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活动的核心在于鼓励儿童与家长、教师、图书馆员等社会各界人士,围绕推荐的新书发表独特见解与感受。 今年夏季卷推荐了26种优秀书籍,涵盖文学、人文和科普三大类别,特别适合学前、小学初段、小学高段及初中的少年儿童。每一本书都是一个通往新世界的 ...
在读双雪涛的中篇小说《平原上的摩西》之前,先看了电视剧《漫长的季节》,当然这两件事情没有因果逻辑关系。《漫长的季节》呈现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东北,与当下的社会风貌交叉叙事。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仍然是那个年代典型的时代符号在东北这片魔幻的土地上的呈现和变 ...
上卷的最后一篇是介耳老师所书宋遂良先生90华诞的贺寿联,这是一幅八尺对开的“红”篇巨制:出湖湘游海上盘桓山巅林泉千百风脉斯为盛;去藻饰述人间玄览世态物理九十年华此作春。对仗工稳,字字珠玑,完美诠释了宋先生一生行藏与气度风采。作品以隶书出之,笔力遒劲雄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9 小时

书评赠予的礼物

有参天巨木,是宏阔深邃的理论著作;有灿烂花树,是旁征博引的文学论文;也有低处蔓延的青苔,是随笔式的书评。
7月26日周六上午9:30,我们将带来邱兵与六神磊磊的线上对谈。两位嘉宾都曾从事新闻行业且都来自重庆,他们将在自己的故乡聊一聊各自职业的转型,以及“故事”和“写作”于今日的意义——在不确定的时代,真诚的故事能否成为我们共同的故乡?当时间被切割成碎片, ...
书评通常被认为是对一本书的介绍和评论,而这个简单的看法确实也说出了一篇书评的基本内容。 书评的关键意义在于告诉人们,知识是需要流动和交流的。在刊物上,书评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在刊物中,也有专门刊登书评的杂志或报纸。 2021年转眼就要结束了。
本报“书评周刊”将致力于改善书评的现状,建立书评的公信力,以至于发现和创造书评的“无限可能性”。我们最终能够在这项事业上有多大贡献,现在还不敢说,但我们不愿无所作为。 在这里,有必要申明我们对书评的主张,亦即本刊编辑共守的信约: ...
模式化的书评,大多是受人之托而为之的。这是当下中国书评的一个解不开的结。这类书评只能让严肃的书评永远成为学术的佐料。它对书评成长的伤害是最大的。不痛不痒的评述对书评同样是一种伤害。因为读书人是不需要书评人累累赘赘地复述情节或内容的。
作为书评编辑的从业者,不止一次从类似的对话中感受到尴尬。的确,现在读者们不是很需要书评了,他们有很多渠道能够选择新书,看看内容简介 ...
写书评——不排除他自己讲的,立足于《哈佛亚洲学报》,与伯希和、戴文达主编的《通报》争先这一因素——“消耗”了他中年、壮年时期的很大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在一般人看来的所谓治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