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斯特兰·斯卡斯加德被问到与伯格曼合作时的点滴往事。“我与伯格曼的合作关系相当复杂,原因在于他并非什么好好先生。没错,他是一个好导演,但为人处世相当混蛋,有很多可以拿来批评的地方。这就好像是卡拉瓦乔,为人可能也很混蛋,但不妨碍他画画很 ...
再者,婚姻中的伤痛往往是长期累积的结果。回想起伯格曼在电影中所展现的那些冷峻的情感,或许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不是来自于当下的冲突,而是曾经的遗憾与不满。即便是简单的沟通,也可能因为过去的伤痛而变得异常困难。正如电影中的那对夫妇,他们在离婚后仍然无法释怀,甚至以复仇的姿态接近对方,这种无形的伤害让两人都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之中。
伯格曼晚年的自传《魔灯》无疑是独属于他的“忏悔录”。在这本书中,他彻底地袒露自己的灵魂,倾吐了那些从来不曾对外界公开过的隐秘往事 ...
伯格曼因为“电影哲人”的地位,成为罕见的登上《时代》封面的导演. 伯格曼是世界作者电影第一人。 所谓作者电影,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他的题材和主题的连续性,和风格的最终的形成。对伯格曼来说,你可以把他50多部电影当作他的自传的形形色色的化妆 ...
戏剧 “伯格曼时代”创造辉煌 伯格曼1918年7月14日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气氛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路德教徒,伯格曼的 ...
在苏珊· 桑塔格眼中,伯格曼的作品足以让所有品味低下的知识分子汗颜;李安则将他与伯格曼的关系戏称为“他夺走了我的处子之身”;伍迪· ...
1918年,英格玛·伯格曼出生于瑞典的乌普萨拉小城。 身为牧师的父亲与性情孤僻的母亲长期不合,对子女管教严厉,为他的童年生活蒙上了浓重的 ...
今年是官方的伯格曼年,又赶上#我也运动方兴未艾,舍贝里再度出手,于1月22日刊文于《每日新闻》,声讨伯格曼,说他正是瑞典今日面对性骚扰时集体沉默文化的奠基人。这一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广为人知的“伯格曼和他的女人们”(Bergmanochhanskvinnor)。
年轻时的英格玛·伯格曼。 东方ic 图 如果说伯格曼归属于父母的家庭生活尚且存在着被小心维系的、称得上长久的亲情,那么属于他自己的婚姻生活 ...
1982年,一个冬日早晨,64岁的伯格曼(伯格曼吧)在被窝里开始了对上帝的又一次诅咒:“老天!我这是怎么了?鼻塞,十二指肠痉挛,坐骨神经一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