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粮食减损,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是应对全球饥饿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从山东的智能农机到非洲的机械化试点,从荷兰的精准农业到土耳其的AI库存管理,全球的经验在此交汇,形成一幅多元协作的减损图景。
本文转自:济南时报7月24日,各类智能农机装备在山东大厦主会场外亮相。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锋摄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于7月24日—26日在济南举行。本次大会紧紧围绕“科技创新赋能节粮 ...
7月24日至26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召开。来自62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3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共商节粮减损方案,携手促进粮食安全。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以“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
科技创新如何赋能节粮减损,各国如何携手共促粮食安全?日前在山东济南召开的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上,国内外政商学界约300名嘉宾积极建言献策,交流粮食减损经验、探讨粮食安全路径。
7月24日至26日,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召开。来自62个国家和国际机构的3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与会嘉宾围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和终端消费等全链条展开技术共享。大会期间,在粮食生产机械化减损分论坛上,相关专家学者与生产一线代表聚焦粮食生产全链条机械化减损,围绕机播、机收以及收获后的处理、仓储等关 ...
“与传统存粮方式相比,使用科学储粮仓损失率平均降低5个百分点,农户储粮环节每年可减少粮食损失4.9万吨。”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刘萍说,山东还建成了280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除杂、烘干、储存、加工、销售等专业社会化服务,覆盖区域内粮食产后损失率降低4个百分点。2024年度,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共清理烘干粮食469万吨,减少产后损失18.76万吨。
仓廪实,天下安。实仓廪,不仅要靠稳产增产,也离不开减损。山东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今年夏粮单产水平和总产增量均居全国第一。近年来,山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 ...
在防灾减灾方面,我国累计建成超过10亿亩高标准农田,大规模开展农田沟渠整治,超过一半的耕地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加强病虫害精准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近年来三大主粮病虫害危害实际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每年挽回产量损失达2800亿斤以上。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举办分论坛,中外嘉宾共同探讨减损方案,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从田间生长,到收获归仓,再到加工利用、厨房交响,最后唇齿留香,这是滋养人类生命的粮食的完整历程。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损失或浪费。
山东省农科院院长李向东格外关注病虫害导致粮食减产损失的问题。他分享,围绕解决好生产环节的病虫害问题,省农科院培育了一系列小麦、玉米、大豆等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高产稳产、能抗多种作物病虫害,同时创制了一些生物菌肥、生物天敌,建立了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的 ...
《回顾》指出,自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召开以来,国际社会对粮食减损议题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在粮食生产、收获、储运、加工、销售及消费等全链条的减损实践中取得积极进展,为全球粮农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于7月24日至26日在济南举办。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主题为“科技创新赋能节粮减损 全球携手共促粮食安全”。大会拟搭建起多层级、多主体、多角度的对话交流平台,将围绕相关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