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最初虽有国粹派、学衡派和新青年派等围绕着“西化”还是坚持本土传统文化为主体的建设思路展开过争论,但争论的结果 ...
蒙文通将史学的发展视作深受哲学影响的学术门类之一,以致有“哲学发达之际,则史著日精;哲学亡而史学亦废”的论断。综合上文所述,概括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思路,总的看来无外乎两种:一是从实际到理论,二是从思想到思想。
近期由鲁伊翻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文集《线索与痕迹:真的、假的、虚构的》正反映了金氏在这一时期诸多史学新思考中的一个向度,即历史研究和书写的如实性问题。文集中包括“附录”在内的十六篇文章皆与之有关。
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和各大平台热播的《浴血荣光》首播登顶,持续中国视听大数据CVB黄金档电视剧收视率日榜TOP1,2.929%,创下近三年重大革命历史剧持续新高。每当片尾字幕缓缓升起时,观众对这部陈力导演把“电影工业标准”首次完整嫁接到电视剧生 ...
瞿秋白的《社会科学概论》、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在译介、阐述唯物史观以及运用唯物史观论述中国历史方面,也作出重要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重要成果。社会史论战造就了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学者以卓越的贡献而成为一代史学 ...
从史学本身来看,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世纪前国内史学领域百废待兴,当时学者如何从西方史学汲取所需,进而创设我国现代专业史学。 巴恩斯力主史学与社会科学结盟,以时代主题编纂史学史,仍能启发当下的史学专业学生采用跨学科的方法,综合、立体地研究过去,反映历史的复杂 ...
左丘明,活跃于春秋时期鲁国的著名盲史学家,传统上被认为是《春秋左氏传》和《国语》的作者。他的活动年代大约与孔子相重叠,甚至有可能早于孔子,也有人推测他是孔子的学生或好友。左丘明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行端正,备受当时以及后世的敬重。孔子曾特别赞赏他言辞巧 ...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史学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步入新的探索与发展时期。 新中国70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取得的显著成就,主要表现为系统撰述类型多种多样、断代与专题研究异彩纷呈。改革开,探索史学历史 促进史学发展--理论 ...
中国传统史学的叙事性特点,为史学的普及和传播创造了条件,在传统史学里有公众史学的某些因素,这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传统史学中的史学普及也好,历史知识的由上向下传播也好,虽然和现在提倡的公众史学有一种继承关系,但是它并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公众史学的主要内容。
图为具有代表性的通俗史学著作《大丈夫》(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纲要》(白寿彝著)。不能将通俗与粗俗、浅薄等同起来对于通俗史学,史学 ...
如果将20世纪的西方史学看作是一个整体,从世纪之初吹响新史学的号角,到50年代后经济社会史的洪流,直至70年代末新文化史所带来的“文化转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