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咸安区城管执法局温泉片区工作人员在巡查中发现,老建委大院一排树龄逾50年的老樟树中,有一棵主干严重倾斜,其巨大枝干压迫着紧邻的厚重院墙。墙体已出现明显开裂、外倾。而墙外咫尺之遥的郭林路巷,正是咸宁市第三小学上千名学生每日的必经之路。上学放学高峰,狭窄 ...
2024年3月30日,咸安区大幕山樱花盛放。16对新人身着传统婚服,在区民政局局长徐炎良见证下共执红绸、齐诵婚誓。新郎赠新娘樱花寄寓深情,新娘回赠香囊象征忠贞。这场融汇古礼与现代文明的中式集体婚礼,正式拉开了咸安区婚俗改革的序幕。
2024年11月底,咸安区携手企业和高校专家人才率先成立生物医药、机电制造、新材料、高精模具等四个产业“工程师工作室”并授牌。目前,4个工作室已带动8项关键技术突破落地,为企业降本增效超千万元。
“同志,我请你们喝水!”7月14日下午,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城管执法局浮山片区几名城管队员正准备外出巡查,两名男子突然将车子停在他们面前,打开后备箱搬出水和防暑药品,说要请城管队员们解渴消暑。突然遭遇“送清凉”,几名队员都一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产业振兴,关键是要盘活乡村“沉睡”的资源。近年来,咸安区聚焦农村土地碎片化、农业生产效益低等问题,推行“小田并大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完成“并田”改造1.34万亩,有序引导土地流转,让“碎地”连成片、“闲田”变热土,真正使 ...
毛祠村的变化,是咸安区以“三大项目”拓空间、“三大机制”强保障、“四大举措”促长效,筑牢耕地保护屏障的生动写照。数据显示,该区以双溪桥镇毛祠村为“山上换山下”试点,解决林地和耕地“空间错位、功能错配”问题,推动连片耕地8425亩,新增耕地6000亩, ...
走进文清村,“村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让人眼前一亮。这一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纽带,整合村民分散的生产资源,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为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而村党支部副书记、咸宁市电子商务直播协会会员、咸宁市电子商务直播协会党支部第三党小组长陈小姣打造的个人IP,更成为带动全村发展的“金钥匙”——她用接地气的语言、真实的乡村场景,让文清村的农产品和乡村故 ...
今年以来,聚焦省委“五大行动”要求,咸安区制定“3+2”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倍增行动方案,交出亮眼答卷:截至6月,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以上,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2家,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企业6家。
在“倍增行动”的战鼓声中,咸安抢机遇、优服务,选派37名干部到重点企业(项目)挂职,目前已办结问题45项,为41家有融资需求企业提供新增贷款21笔1.32亿元,首批争取省高质量技改奖补资金近2000万元,为企业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超长期国债资金210 ...
下午,咸安区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郑传前,咸安区民宗局副局长杨海军,湖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咸宁市佛教协会常务驻会副会长心平法师,湖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咸宁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悟证法师,咸安市佛教协会秘书长胡刚居士,咸安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以及区民宗局机关干部 ...
10 天
人民网健康频道 on MSN咸安:交出生态经济双答卷本文转自:咸宁日报6月25日,咸安区汀泗桥镇星星村20组的山坡上,60岁的宋全才正与妻子为2亩旱地里的竹林除杂。“清理杂草,竹子才能长得更好。”如今一亩旱地的竹木价值1000元,是种植红薯收益的5倍。这片曾被父辈开垦养家的耕地,如今已融入万亩竹海,成为咸安区“山上换山下”耕地与林地适宜性空间优化试点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