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由于回鹘文契约大多残损严重,很多没有纪年,即便是有纪年的契约,也是采用回鹘人常用的十二属相纪年法,很难将某一契约具体到某一年,不能确定纪年,契约的利用价值就会大大地降低。所以,回鹘文契约的断代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必须解决的问题。
自1946年以来,蒙古国便放弃了传统的回鹘式蒙文,转而采用由苏联推行的西里尔蒙文,这种字母文字的使用在当时得到了广泛推广。结果是,蒙古人在长期的文化转变过程中,逐渐疏远了对自己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影响了与内蒙古以及其他蒙古族聚居地的交流与合作。为了扭转 ...
蒙古最让人无奈的地方在于:它明明贫困至极,甚至到了“三天饿九顿”的地步,却仍然热衷于将极其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这就是所谓的“文艺复兴”。这种现象看似矛盾,却深刻反映了蒙古独特的历史困境。
公元840年十月,唐天德军节度使温德彝向唐武宗上奏“回鹘溃兵侵逼西域,六十里不见其后。”边防告急。唐武宗随即命令振武军节度使张仲武率领 ...
编者按:公元843年(唐武宗会昌三年),在杀胡山之战的狂风当中,拥兵十万的回鹘汗国在晚唐铁骑的打击下轰然覆灭。作为大唐帝国最后的荣耀 ...
在哈密、吐鲁番一带,回鹘文使用到15-16世纪。而在甘肃酒泉发现的回鹘文《金光明经》本更是刻成于17世纪晚期。此后回鹘文便被彻底束之高阁,其字母反而要依靠蒙古文才流传了下来。后来满族在回鹘式蒙古文基础上创制了满文,并在有清一代成为“国语”。
西迁回鹘将塔里木西北部定为迁居的目的地,是有充分理由的:一、840年前这一地域一直在回鹘的控制之 下,留有回鹘的驻军;当地的葛逻禄人和各 ...
回鹘控制东部天山北麓和塔里木北部的政治格局一直持续到唐开成五年(840)回鹘西迁之前。据缪勒研究、刊布的摩尼教 《赞美歌集》(Mahr namag ...
公元840年,称雄蒙古高原近百年的回鹘汗国破灭。回鹘部众西迁至天山南北两麓,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西州回鹘王朝。原属游牧文明的回鹘人 ...
回鹘佛经大多来自汉文佛经,深受汉文影响,回鹘佛教承袭汉传佛教信仰传统。《宋会要辑稿·蕃夷四》记载:僧人法仙作为甘州回鹘可汗的使者入 ...
“回鹘衣装回鹘马”不仅是唐代及五代时期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 莫高窟第409窟东壁门两侧绘供养人像。
新疆北庭高昌回鹘佛寺也称西大寺,位于新疆吉木萨尔县北庭都护府遗址西1公里处,为高昌回鹘王国皇家寺院遗址。佛寺残迹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约70.5米,东西宽约43.8米。经过4年多的修葺建设之后,这座沉寂了千年之久的古代西域高昌回鹘时期的古刹终于重见天日。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