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家蚕的性别首次实现逆转。7月14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童晓玲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这一突破不仅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更为经济昆虫育种及害虫生物防治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研究论文近日 ...
家蚕的饲养和利用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为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 20年前,2003年,中国在国际上率先 ...
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项目主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说,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的绘制完成,使我国抢占了世界茧丝业发展的制高点,确保了我国 ...
据西南大学教授、中国家蚕基因组计划主要攻关专家夏庆友介绍,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研究团队于2003年率先完成世界第一张家蚕基因组框架图,奠定了 ...
光明网新闻中心 on MSN6 天
家蚕性别控制技术获突破
该校童晓玲教授课题组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实现了家蚕从雌性向雄性的性别逆转。这一突破打破了昆虫性别由染色体决定的固有模式, ...
家蚕基因组研究有了“数字字典”。10月9日,西南大学发布消息,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完成家蚕大规模种质资源基因组解析,在 ...
据介绍,“数字家蚕”共享分析平台(SilkMeta)全称为“家蚕泛基因组和多组学数据分析平台”,整合了家蚕泛基因组及多组学数据,将具有上千个种质 ...
向仲怀院士 向仲怀给学生讲解养蚕知识。上游新闻记者杨新宇摄 基因库养殖的家蚕 西南大学里,一幢在外人看来很不起眼的大楼,却是世界最大的家蚕基因库,这里保存着740余个家蚕基因系统。总共300 ...
在国家973计划的持续支持下,以西南大学夏庆友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研究团队,继完成家蚕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和重测序之后,紧紧围绕家蚕关键 ...
在埃及蚕业面临气候变化致家蚕易染病的难题下,研究人员开展了乳酸菌(Lactobacillus sp.)对家蚕(Bombyx mori)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乳酸菌可增强家蚕免疫力、促进生长及提高丝腺蛋白产量。这为蚕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策略。
2025年9月至11月,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吕文扬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亚博县(北纬32°19′,东经121°11′)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蚕砂资源化利用专项研究。该项目聚焦蚕桑产业副产物——蚕砂的高效转化与利用,为农业循环经济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