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发布。执行异议之诉是针对强制执行中发生的财产争议提起的诉讼,该制度的立法价值在于保护案外人的合法财产免于被作为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处置。
今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依法规范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审理。《解释》自2025年7月24日起施行。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执行异议之诉,是指当事人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实体权利存有争议,请求执行法院解决争议而引起的诉讼。其中明确,商品房消费者因房屋不能交付且无实际交付可能,导致房屋 ...
2025年7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直播间”等栏目予以重点关注。《解释》主要内容有哪些?对于商品房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哪些细化、具体的规定?如何进一步拓宽保护范围,更大力度守 ...
此种行为势必影响租赁物的司法处置价格,进而损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本质上也是一种逃避执行的虚假诉讼行为。对此,《解释》第二十条规定,真实承租人必须符合法定事由才能排除不带租强制执行,申请执行人可以对带租强制执行提出异议并有权提起执行异议之诉。人民法院通过严格审查在案证据查明系虚假诉讼的,依据《解释》第二十一条予以处理,彰显司法权威,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曾长期在最高人民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承办或参与办理房地产、建设工程等民商事案件千余件,执笔起草了物权法司法解释、执行异议之诉司法解释等司法解释,多篇裁判文书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选》刊载;在《比较法研究》《政治与法律》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著有《执行异议之诉:原理与实务》《担保法实务札记》《破产法律报告》等书籍。
执行异议之诉制度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建立以来,对于保护案外人合法财产、打击恶意逃避执行行为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易形式日益复杂,财产权利“名实不符”的情况愈发常见,执行异议之诉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裁判规则相对匮乏,该类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救济制度界限模糊、审执协调不畅、法律适用尺度不一等,案件上诉率和申请再审率居高不下。在此背 ...
最高人民法院为正确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以下简称《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25〕10号,以下简称《解释》),于2025年7月23日正式发布,并自2025年7月24日起施行。为准确理解《解释》的内容,记者采访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 ...
中新网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执行异议之诉是针对强制执行中发生的财产争议提起的诉讼,近年来,执行异议之诉案件呈逐年上升态势。23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
笑蜀的文章与此次陈光诚事件有一个共同特征,表现了中国异议人士对国际援助的过高期望。同时,网上讨论中有不少人(包括部分异议人士在内 ...
图像加注文字,中国大陆异议人士和维权人士到台湾寻求庇护事件近年也数度发生。 2017年4月16日 据报道,中国异议人士张向忠随团赴台湾旅游后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