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盛夏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福州的一间小屋内,83岁的吴开桃正手持自制刻刀,专注地俯身于工作台前。短短十分钟,他在一公分见方的石面上,刻下了一首自创的小诗。这不仅是他的创作,也是他四十余载微雕岁月的凝练,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
调查研究重在"以小见大"的洞察力。上海某街道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垃圾分类点旁总摆放着几把共享雨伞。这个细微现象背后,折射出居民对"最后十米"便民服务的迫切需求。他们由此推出"民生微实事"项目,一年内解决了社区内137个类似的小问题。这种从"一把伞"看到"一片天"的能力,正是调查研究的精髓所在。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外卖订单的配送时长变化可能反映交通治理的成效,共享单车的停 ...
目前,张晨旭的微雕作品订单已排到了一年后,他和工作室成员还被邀请到丰县孙楼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任教,面向周边群众传授微雕技艺,在发展 ...
济南微雕非遗传承人王天明正在伏案创作。孙婷婷 摄 中新网济南2月26日电 (孙婷婷)头发丝上刻汉字、米粒上刻画大熊猫、珍珠上刻英文、重2.6克的 ...
微雕虽然难度大,但学习这毫厘之间雕刻功夫的门槛,其实并不是高不可及。 “其实只要有一定的文字和绘画功底,就可以学微雕,最重要的是要有 ...
微雕:韦拉德用一粒沙雕刻出了圣巴萨罗姆的教堂,然后又把它放入了针孔中。这个作品如此之小以至于肉眼根本无法看清。 据报道,这名来自 ...
明溪微雕。(供图) 4月17日至18日,2023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在宁德市举办。在会议中心外场,明溪微雕传承人毛祚胜正在福建省非遗精品展上 ...
记者在新疆天山天池邹氏微雕工作室看到一幕,正在开放的邹氏微雕艺术馆吸引了前来天池旅游众多游客,多种精细的微雕艺术品,让游客叹为观止 ...
王天明在玉石上进行雕刻。齐鲁晚报记者于悦摄 《核舟记》课文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里面描述了一件精巧的用核桃雕刻的小舟,使用的就是微雕 ...
图为陕西微雕匠人卢彦卓(左)正和师兄刘勇探讨微雕技术。党田野 摄 中新网西安1月19日电 (党田野)一根细得能穿过针眼的牛毛能做什么?陕西 ...
中新社合肥11月17日电题:安徽杨氏微雕家族:不做生意但为艺术作者倪欣然正在合肥举办的国际黄金珠宝玉石展每天吸引数万人,安徽杨氏微雕传人 ...
巨型微雕作品因为体积过大只能暂时打包放在仓库中 “世界之最”建筑微雕精湛绝伦 收藏展览却遭遇场地尴尬 “全景式圆明园”无奈躺破仓库 晚报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