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干部的行为有边界,权力的运行有规范。公职人员肩负重任,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记自身职责,规范言行,避免突破底线。近年来,一些公职人员因贪腐、失职或违反纪律被查处,根源就在于心中缺少“戒尺”,行为失去了“定力”。 中央明确要求,广大公职人员要始终铭记 ...
戒尺是中国古代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具,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师道尊严,具有鲜明的教育约束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使用“戒尺”这一形象的比喻。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领导 ...
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让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在法治的轨道上用权成为习惯,党员、干部必能以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品格,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磅礴伟力。
宝宝的戒尺是一条一尺长三寸宽的竹片,上面刻写着古代教育家荀子的《劝学》篇,字面涂着暗红色的油漆,油光闪亮,威严雅致,自带正气,打在 ...
今日永州讯(通讯员 蒋晓国 熊昌勇 黄国贞)“今年来,我们认真落实警示教育、例会机制、监督执纪等多项举措,持续转变林业队伍作风。”7月21日,道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以专项整治和学习教育为抓手,提升队伍廉政意识,助推生态持续向好。” 精心部署安排。以创廉为目标,结合学习教育,将创廉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监督、同考核。 注重警示教育。用好纪法戒尺、制度戒尺、规矩戒尺“三把戒尺”,组织党员干 ...
“妈妈,快把尺子挂好吧!”小家伙正踮着脚,努力把竹尺挂回书柜旁的木钉上。阳光穿过竹节洒在他毛茸茸的发旋上,恍惚间与记忆中父亲悬挂戒尺的身影重叠。我翻开父亲笔记本的最后一页,褪色的钢笔字洇着茶渍:“教育不是雕刻玉器,而是点燃火种——写给我的女儿。” ...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把“戒尺”还给老师川观新闻评论员 余姝满 教育惩戒一直是社会关注、家长关切的热点问题。8月26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
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守纪律、讲规矩作为终身课题,在常学常新中知纪愈明,在常省常警中守纪愈严,在常践常进中履纪愈笃,让党纪“戒尺”长存于 ...
请戒尺进教室 让学生知敬畏 安溪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该校德育教育的一种创新,戒尺放置在班级,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孩子们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师长、敬畏父母、敬畏知识、敬畏大自然,“请戒尺进教室,让学生知敬畏!
戒尺. 戒尺为法器之一,或单称尺,即在举行归依、剃度、传戒、说法等法会时,用以警觉大众或安定法会秩序的法具。 《敕修百丈清规》卷五《大众章·沙弥得度》条下中说:“设戒师座几与住持分手,几上安香烛、手炉、戒尺。
教育惩戒,本是为学生成长纠偏的一种正常教育行为,却被少数教师视为畏途。一面是“再不把戒尺还给老师,这代孩子就完了”的疾呼;一面是 ...
把“戒尺”还给教师,支持教师积极管教,是对教育理念的适时纠偏。甲骨文的“教”字,就是一个人手持教鞭在教育孩子。一把“戒尺”是否有“度”,看似是小事,却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大战略能否落实。 让“戒尺”有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