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戒律之学,本为通天人之际的心理道德和行为伦理之学,亦是学佛者初学入德之门必须修持的基本。 过去庄严劫中末期的三位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以及本贤劫中的四位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只提醒人们自知“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
《百丈清规》里,最为人熟知的便是 ...
戒律为梵文SiLa(尸罗)和Vindya(毗奈耶)的合译,泛指佛教一切戒规、戒法,亦即为佛门中人所制定的以防非止恶为宗旨的行为规范,而佛教、诸乘诸宗 ...
戒律实行的主体即个人自己,自己主动拒斥世间种种诱惑、欲望,杜绝恶行、杂念,修行善道,成就涅槃。在主客体关系中,客体的意义依赖于主体而存在,即戒律“禁止”和“提倡”的所有内容,均以实行戒律的个人自愿、自觉为前提。
同时,还有别有用心的人置佛教的根本戒律于不顾,竟将此种恶行罪业妄称为“造就最大善业”,是“举世罕见的高尚行为”;还有人振振有词,称 ...
从佛教根本戒律看僧人自焚事件 李德成 最近,在四川藏区发生了几起僧人自焚事件,原本以慈悲济世、普度众生为己任的修行传教者,未能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