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901年,托马斯·曼发表了他的首部长篇《布登勃洛克一家》,讲述一个商人家族几代人现实生活能力一代代在衰减,喜欢文学、音乐的审美嗜好则一 ...
托马斯·曼作为游客,又来德国。瞥见路边书店橱窗里中心位置摆放的是最新印刷的托马斯·曼的书籍和今年以来出版的托马斯·曼相关著作,很是感叹,足见托马斯·曼作品的生命力。作品的生命力是作家创造的,作品的再版对作品的活力可谓是推波助澜。今年6月6日,是德国文学巨匠托马斯·曼 ...
吕贝克人对托马斯·曼态度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时代的变化,人们对一部文学作品的认识也在变。托马斯·曼自己也在转变。1914年一战爆发,同那时不少德国知识分子、文人一样,托马斯·曼写了《战争中的思考》等文章大力支持德国的政策,但是战争的惨痛教育了托马斯·曼。1919年魏玛共和国成立后,托马斯·曼救赎自己,从一个保皇派转变为一个共和派,书写《一个不问政治者的观察》和发表“论德意志共和国”等演讲,实证了这一 ...
华盛顿 - 德国以及世界著名作家托马斯·曼(Thomas Mann)晚年的时候,时而谈起其在美国居住、旅行期间对美国风土人情的观察,包括不经意之间,和 ...
托马斯·曼. 叔本华与《布登勃洛克一家》 大约20岁的时候,托马斯·曼发现了叔本华这位他毕生崇拜的哲学家,那种触电式的经历,和21岁的尼采在莱比锡的一家旧书店初次阅读叔本华的震撼如出一辙。
托马斯·曼(1875年-1955年),德国小说家和散文家,德国20世纪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人道主义者,192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战中的托马斯·曼 ...
二战中的托马斯·曼完全是一个和纳粹做顽强抗争的斗士形象。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39年,他已经从旅居五年之久的苏黎世湖东岸的库斯纳赫特 ...
回顾托马斯·曼整个精神成长的历程,我们会发现他的精神历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会吃惊地看到,1914年8月当德国正式对法国宣战时,托马斯·曼在给哥哥亨利希·曼的一封信中写道:“有幸经历如此伟大的事情,我们不应怀有一种感激之情吗?
托马斯·曼曾经的工作台。 托马斯·曼与赫尔曼·黑塞的合影。 (上接B02版) “谁不喜欢它,我立刻就不喜欢谁。谁对它承受的精神高压有所理解 ...
托马斯·德曼(Thomas Demand)的大展原计划四月登陆上海。而在前些日子,镜头文化网站推出了2018年最受欢迎的摄影书系列,其中托马斯·德曼的新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