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当人们将目光投向猿类时,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猿亚目动物的染色体数量都稳定在 48 条,而人类却独树一帜,只有 46 条 。这种鲜明的对比,无疑让人类在众多灵长类动物中显得格外特殊,也使得人类与猿类的染色体数量差异成为了科学界亟待解开的谜团 。
遗传学原因在早期妊娠流产中普遍存在:高达55%的案例可被遗传学解释,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和多倍体仍是主要原因,但致病性小序列变异和新发拷贝数变异也不容忽视。
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 ...
话说在微观世界里,有一座神秘的“细胞王国”,细胞核则是这王国内的“皇宫”。在这“皇宫”之中,有着一群肩负重大使命的“大臣”——染色体。这些“大臣”模样奇特,在显微镜下,它们或是圆柱状,或是杆状,仿佛是微观世界里形态各异的“法宝”。这些染色体之所以能被 ...
人类8号染色体的完整组装现在已经完成。它的dna含量和排列在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进化,在一些免疫和发育障碍,染色体序列结构和功能普遍感兴趣。这条染色体有一个快速进化的区域,在人类和类人类物种中突变率高度加速。此外,与猿和猕猴序列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绘制8号染色体着丝粒的进化史。
在生命科学领域,基因组中的重复DNA序列长期被视为"垃圾DNA",但随着研究深入,这些占基因组50%以上的重复元件被证实参与基因调控、染色体稳定性维持等关键生物学过程。绦虫作为重要的寄生生物,其重复元件研究却严重滞后,制约着对其基因组结构和进化机制的理解。更值得注意的是,环境污染对寄生虫基因组的潜在影响始终缺乏直接证据。
近缘的灰霉菌的分配机制与之类似,其分生孢子平均包含4至6个细胞核,每个核仅包含3至8条染色体,而非完整的18条(1N=18)。研究团队认为,染色体不均分配机制在多核真菌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y染色体可能是阳刚之气的象征,但越来越清楚的迹象显示,它根本不强劲也并不经久不衰。 虽然它携带了决定胚胎是发育成男性(xy)还是女性(xx ...
2021年4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性染色体有多种独特的特性,其能区别于常染色体,包括其遗传方式、两性间所经历的选择以及基因含量,性染色体不 ...
此外,y染色体上还有其他一些参与精子形成,甚至神经系统发育等过程的基因。 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非常独特,包括x染色体在内的所有其他人类染色体在繁殖过程中会重新组合并共享遗传物质,但y染色体会直接从父母传递给子代,几乎不会重新组合。
本报讯(记者朱晓京)正常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而一孕妇产前筛查时,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有69条,属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