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制图:陈欣(豆包AI)“萤火虫飞舞、小松鼠跃动林间、各种鸟类嬉戏枝头、楼宇间‘隐藏’生态秘境、野生动物有了一座座回家的‘桥’......”在深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愈来愈多。为进一步指导生物多样性友好公园建设,深圳市生态环境局 ...
该《指引》由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红树林基金会(MCF)历时3年研究编制,以“近自然、可持续、协同提升”为原则,从规划建设到日常管养全链条提出技术指引,为深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提供科学支撑。
7月23日,记者来到腾格淖尔,利用无人机进行拍摄,找到了身处湖心岛附近的4只疣鼻天鹅,它们悠闲地在湖面游来游去,时而将头探进湖水中啄食水中的藻类,时而在湖面嬉戏。据包头湿地保护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本次监测共记录到雁鸭类、鸻鹬类、鹭类等野生鸟类3000余 ...
在自然的版图上每一片生态留白,都是生命的摇篮在浦东新区老港镇,有这样一片区域在经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后成为了生物的乐园让獐这一上海“原住民”得以重新入住我们将它命名为:老港獐极小种群栖息地栖息地位于老港固废利用基地南二地块,林地植被本底较好,但生物多 ...
如果说过去的三年,是从概念到实物的跃迁;那么下一个三年,则是从单点创新到生态构建的过程。一个理想的“栖息地”,从来不是某个单品的成功,而是重新定义“居住”这件事本身。 当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装修中“学会妥协”,栖息地试图做那个“还想坚持一点标准”的人。它的产品,未必适合所有人,但它想解决的问题,是每个中国家庭都会遇到的:一个真正能安心住下去的空间。
7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2025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贵阳再次跻身全国前三,成为备受瞩目的避暑胜地。该指数从气温、医疗条件、交通便捷度、自然及人文景观、生活成本等17项指标出发,对76个候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加权计算出夏季养 ...
赤日炎炎,哪些清凉城市适合避暑养生,尤其是“候鸟老人”择地栖息?7月14日,《2025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上海发布,贵州共有3个城市跻身十强,在数量上超越云南、山东各自上榜的2个城市,成为最大赢家。这是继2020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研发的第六版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为日渐盛行的候鸟式养老3亿多人口,提供具有科学依据的城市选择参考手册。
城市化会导致以草原或农田为主的土地覆盖转变为道路、建筑,有时还会出现人工植树覆盖。城市环境中的人工植树或许能为树栖鸟类(tree - associated birds)提供适宜的栖息地,但对于该地区原本的草原或农田相关物种而言,可能并非如此。
为应对 Natura 2000 网络(N2000N)栖息地监测依赖人工、效率低等问题,研究人员开展机器人结合 AI 的植物检测研究。利用 ANYmal C 机器人等采集意大利 6 类附件 I 栖息地图像,标注为 YOLOtxt 格式数据集,助力生态保护与 AI 模型训练。
几年前,广东韩江口滨海湿地曾饱受海漂垃圾的困扰,大量生活、生产垃圾在海边“随波逐流”,充斥在培隆沙滩和湿地各处。近年来,当地安排专人每天负责清理培隆沙滩上的垃圾,已让沙滩焕然一新。但多年的困扰,至今却尚未完全解决,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近日走访发现,仍有不少海漂垃圾隐藏在湿地红树林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