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除了为南海海盆精确定年,349航次还获得了多层火山碎屑岩的化学特征以及沉积岩中的化石,构建较完整的海山演化历史、探讨其成因;揭示了南海 ...
跨海盆水汽输送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大洋间的盐度差,在全球热盐环流和气候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盖伦)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团队在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过程的研究上取得了最新进展 ...
日本政府星期五(7月5日)证实,中国一艘调查船在太平洋日本南部大陆架上方的公海上设立了一座浮标,并对此表示遗憾。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从全球和海盆尺度均厘清了:1900年之后,观测到的总海平面上升等于山地冰川和冰盖质量亏损、陆地水储量变化导致的海洋水量 ...
本航次第一航段,在恶劣的海况下,科考队员对中印度洋海盆区开展了深海稀土加密调查,在我国前期发现的稀土超常富集区内,进一步圈划出稀土 ...
8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10次下潜作业,潜航员齐海滨、中国科学家张东声、尼日利亚科学家史露在西 ...
2015-2023年期间,菲律宾海盆4000m以深水温存在0.18×10-3 °C yr-1的升温趋势(图2),特别是在Central Basin Fault附近及其北侧。 这种升温现象与深层冷水 ...
南非Orange海盆作为南大西洋最具勘探潜力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之一,其深水区油气资源评估长期面临数据匮乏的困境。 尽管已发现Kudu和Ibhubesi等气田,但受限于勘探成本和技术瓶颈,该区域白垩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热演化历史及其与构造活动的耦合关系仍存在重大认知空白。
针对南非Orange海盆油气勘探程度低、资源潜力不明的现状,研究人员通过23个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和4口井的一维盆地模拟,揭示了白垩系Turonian-Coniacian层段烃源岩TOC(0.53-1.89 wt.%)与低硫含量(0.21-1.18 wt.%)特征,确认其以III型干酪根为主且处于低成熟阶段,结合盆地演化史提出该区域存在3套油气 ...
8月29日,“蛟龙号”大深度下潜前日,运维保障工程师宗乐调试“蛟龙号”照明系统。 8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第10次下潜作业,潜航员齐海滨、中国科学家张东声、尼日利亚科学家史露在西太平洋海域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3米大深度下潜。
已有研究表明,春季印度洋海盆一致变化模态(IOBM)作为ENSO信号的储存器,可以将冬季锁相的ENSO信号延长至次年春夏,进而影响亚洲夏季风。青藏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