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日落时分,“蓝碳”项目组成员仍在进行海草植物群落调查。在整个海洋碳汇实验中,科研人员需要起早贪黑,甚至通宵实验,来摸清海草床生态 ...
海洋委员会与农业部联合提报的「海草復育」与「红树林植林」蓝碳方法学,24日经环境部审议通过,成为我国首套具科学依据与操作可行性的蓝碳制度指引。蓝碳指的是如红树林与海草床等海岸生态系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自然碳匯,由于其碳吸存效率远高于陆域森林,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趋势。台湾拥有广大海洋与沿岸资源,在蓝碳发展上具备天然优势,未来将成为净零转型过程中重要的自然解方。
海草不是海藻. 海草起源于陆地被子植物,是地球上唯一一类可完全生活在海水中的高等被子植物,与陆地高等植物相比,其种类极其稀少,全世界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牵头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海草床生态修复监测与效果评估技术指南》(gb/t 45031-2024)正式发布。该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将于2025年07月01日正式实施,为我国海草床生态修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为探究海草草甸碳储存效率的控制因素及碳源,研究人员对黄海两种地貌相似但沉积物类型和海草种类组成不同的海草草甸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泥含量对碳储量影响更大,海草草甸碳源主要是浮游植物。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海草草甸碳汇机制。
海草对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正面效益,能增加渔业资源外,未来甚至达到抵换碳匯之目的。农业部水产试验所澎湖渔业生物研究中心近年偕同企业和社区等进行海草復育,也开始发现已消失一段时间的水彩蜑螺现踪。
本研究针对气候变化对热带海草生态系统及其蓝碳储存潜力的威胁展开深入探讨。研究人员通过集成建模方法(rcp4.5和rcp8.5情景)预测了2100年前海南岛海草栖息地的变化趋势,发现当前1.194 tg的碳储量可能因74.78%的栖息地丧失而损失0.83 tg碳,造成12.7亿美元经济损失。
海草床是全球重要的海洋栖息地,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和保育场所。海草的叶片为小型无脊椎动物,如螃蟹、虾和其他甲壳类动物、鱼类 ...
海草床,即大面积分布的连片海草,是海岸带的天然生态屏障。 在海南文昌,研究团队探索海草床修复,众多的海洋生物重新获得栖息地、索饵场及 ...
台风刚过,天空如洗,吕文扬踩着湿漉漉的沙石路走向码头。三亚的渔民老陈正闷头修理渔网,瞥见吕文扬后,他鼻子里哼出一声:“城里来的博士,又去水里瞎折腾?”吕文扬脚步略顿,未作声,只是默默掏出了潜水镜。老陈又自顾自嘟囔道:“如今鱼少得可怜,怕是老天爷不肯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