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常常将廉官称为清官。而在正式的官方称呼中,清官则被称为廉吏、良吏等。晏婴、张载、张鹏翮、李沆、司马光、包拯、赵抃 ...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黄波 通讯员 郭敏) 近日,夏邑县太平镇以清代清官李奕畴事迹为主线,深入挖掘本土历史资源,创新开展“传承清官精神 涵养 ...
中国古代清官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自觉接受清官文化的约束,努力“修身”,形成了独特的人格力量。很多清官的故事在百姓的不断传颂中渐渐被渲染神化,但其中的清官人格力量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传承发展。
清官之行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官吏贪污腐败是官场上的一种常态,但也不乏一些品行高洁、为人正直、处事公道、不贪不虐的清官。 清官之思古代“清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当代廉政文化理论建设提供充分的思想支持。
古代诸多清官“作诗拒礼”,并非“作秀”,而是口心一致、表里如一地“袪贪戒贿”。 唐代诗人杜甫在成都为官时,一天,太子舍人张某当面送给 ...
朱熹和包拯都是清官,却遭遇了同样的悲剧——被人利用。 朱熹认为“世上只有大家占小民的,哪有小民谋大家的”,先入为主,小民正是利用这 ...
雍正的“清官无用论”:宁用贪官不用无能清官 凤凰资讯 > 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2006年12月25日 14:01 新闻午报 【 大 中 小 】 【 打印 】 0 位网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