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6月28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游客在新疆博物馆参观“瑞彩熠熠—故宫博物院藏宫廷珐琅器精品展”,该展览从故宫博物院6000余件古代珐琅器中精选出128件,力求反映出中国古代珐琅工艺的发展递嬗和工精艺美。据介绍,作为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重要的人文交流活动,“中外文化展示周”文物 ...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省级) 传承人杨志峰多年来坚持从事珐琅创作,力求将珐琅技艺传承发扬下去。杨承燊举例说,由于珐琅工艺与铜的结合,也让 ...
另一方面,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法王路易十四(即“太阳王”)为打破当时葡萄牙人的海上垄断,决定向中国派使团,为免与葡萄牙人发生外交纠纷,便让5名传教士以“国王数学家”的名义,携带精美礼品来华,其中的珐琅器(特别是铜镀金壳开光人物像怀表)让康熙眼 ...
原标题:清宫旧藏之“洋珐琅”器物,究竟是广州制造还是西洋制造? 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上,隐藏着一个西洋(法国 ...
掐丝珐琅约于公元13世纪经西亚传入我国,很快在中华大地扎根并蓬勃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明代时,珐琅工艺日趋成熟,器物的造型、釉色、纹饰更为丰富。清代经康雍乾三朝,珐琅工艺发展空前繁荣,尤其到乾隆时期臻于鼎盛,各类珐琅制品无所不备。
7月19日,在李佩卿景泰蓝工作室,“八喜·打开艺术之门—2025暑期艺术节”珐琅凝华彩 • ...
2018年春拍,最让人期待的瓷器,恐怕非香港苏富比“康熙御制”款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碗莫属了。该拍品与台北故宫藏“清康熙瓷胎画珐琅粉红地 ...
掐丝珐琅:复兴的宫廷时尚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是一门仅为帝王家享有的独特工艺。“铜胎掐丝珐琅”,顾名思义,是指在铜胎上,用细薄的扁铜丝掐成花样,再在铜丝立面围成的小隔间填充珐琅釉彩,经反复烧制、镀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烁目的珐琅器皿。
珐琅彩瓷是瓷器中的极品,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由于存世稀少近几年拍卖价不断飙升。珐琅又名景泰蓝,起源于元朝时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因其色调以蓝色为主,故称为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