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疟疾是由人类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人体传播。根据疟原虫种类可分为间日疟、恶性疟、卵形疟、三日疟以及人 ...
疟原虫在我国已处于完全消除时期,输入病例在北方亦属少见。 本案例通过血常规复检规则进行涂片镜检发现,及时诊断、避免漏诊,保证了有效 ...
本文聚焦疟原虫研究。因间日疟原虫(P. vivax)缺乏体外培养系统,研究借助诺氏疟原虫(P. knowlesi)模型。发现新微线体蛋白 PvMP38,它与 Pv12、Pv41 形成复合物参与红细胞入侵,为疟疾干预和疫苗开发提供新方向。
疟疾严重威胁全球健康,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快速增殖需大量磷脂。研究人员针对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开展磷脂合成相关研究,发现 PfLPLAT1 对其无性繁殖和胞口内化至关重要,或成抗疟新靶点,为疟疾防治带来新希望。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可通过关闭自身关键基因等方式,使其长时间不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该研究成果或为解决疟疾的慢性无症状感染 ...
定位在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的dblmsp蛋白家族成员也能够招募igm,并利用其逃逸人体的免疫攻击[10]。 对这些恶性疟原虫蛋白与IgM的互作机制之前还 ...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伯尔尼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多个疟原虫的新型作用靶点,他们对疟原虫进行 ...
新华社北京5月19日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恶性疟原虫可通过关闭自身关键基因等方式,使其长时间不被人体免疫系统发现。该研究成果或为解决疟疾 ...
疟原虫滋养体胞核小,胞质少,中间有空泡,虫体多呈环状,故又称之为环状体,是疟原虫感染外周血中最常见的形体。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仅会增加镜检检出的难度,还会使疟原虫的形态发生改变,如果经验不足的检测者,可能会出现漏诊和误诊现象。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全国疟疾日”。2021年,我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消除疟疾后,疟原虫就从环境中消失了吗?如何预防疟疾感染?为此,人民网采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 ...
青蒿素是现今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但有些疟原虫逐渐对它产生了耐药性。德国研究人员近日表示,他们找到了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产生耐药性的机理,这一发现有助于未来改善针对疟疾的药物。德国伯恩哈德·诺希特热带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