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树荫下乘凉的老人们,仍会向晚辈讲述那个外国大夫——白求恩的故事。他跨越山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前线,在硝烟中搭建起流动的手术台,不知疲倦地抢救伤员,在战火中守护生命,最终牺牲在唐县。这些故事已化作大地上的精神丰碑,与眼前蓬勃生长的青纱帐交相辉映。
1938年6月,白求恩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并担任军区卫生顾问。到达晋察冀根据地的第二天,他就去后方医院视察了一周时间,往返百余里检查了散住在山区农村的520多名伤员。在之后的一个月中,他奔忙于各地,先后为147名伤员成功实施了手术。除去在路上以及吃饭 ...
到了1935年11月,白求恩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这个决定无疑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36年冬,受到国际主义的启发,白求恩决定前往西班牙,加入反法西斯的志愿者行列。这段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要为全球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信念,也让他把反法西斯战争视为自己当前最为重要的事业。
白求恩出生于1890年,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他率医疗队奔赴马德里前线,抢救反法西斯战士。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正在加拿大和美国为西班牙募捐的白求恩在讲演中表示,真正的战斗是在中国,那里的斗争决定 ...
一场跨越十三年的生命重负,近日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山西白求恩医院被成功卸下!结直肠肛门外科团队勇闯医学禁区,为一名饱受复发肿瘤折磨的贫困患者李女士,成功实施了高难度手术,完整切除重达惊人的30余公斤腹腔巨大肉瘤。术后仅9天,李女士便康复出院,亲手将绣有“除巨瘤恩重如山,济贫困医者仁心”的锦旗赠予医护团队。这场震撼人心的生命救援,不仅彰显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攻坚极危重复杂病例的硬核实力,更书写了医者 ...
这座“卢沟桥”不是桥,它是白求恩发明的看家宝,是把手术室建在战地的秘密武器,它连接的是生命通道,结下的是过命交情!山河永念! 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支援中国抗战时,发明了一个药驮子。这到底是干什么用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除了那篇著名的《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在中国还留下了许多印记。 今天的YTalk,带你走进加拿大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的故事,和他在中国留下的宝贵“遗产”。
电影《白求恩大夫》本来有五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讲的是白求恩来中国之前的经历,但在拍摄影片时将这段略去了,因此我们长期以来了解到的 ...
白求恩的战友、传记作家阿兰·泰德和希尼·戈登1952年出版的《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在全世界卖出几百万册,但在加拿大本国的销量只有1.6 ...
11月10日,初冬的省会大雪纷飞,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之间,安眠着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雪中,白求恩的雕像 ...
今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逝世79周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白求恩精神,4月2 ...
白求恩当年使用过的6件医疗器械 张海强 摄 白求恩(右)、陈昌业(左)在为伤员检查伤情 张海强 近日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接收到6件珍贵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