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碑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显哀荣,尽礼俗,源远流长,与人的生命结合极为紧密。刘熙《释名》指出其“本葬时所设”,“臣子追述 ...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开放的北区场馆负二层东南展厅内,以“丝路石语”为主题展示了中古碑志与丝绸之路的历史。通过128件(组)碑刻、墓志、拓本、经幢等文物,反映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再现盛世长安的灿烂辉煌—— ...
隋唐僧尼碑志塔铭集录历代碑志汇编介永强 编2022年7月出版158.00元978-7-5732-0320-5内容简介就隋唐佛教史研究而言,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佛教典籍。
暑期以来,西安碑林博物馆专题展“贞珉千年——于右任与鸳鸯七志斋藏石展”火爆出圈。该专题展汇集了北魏至隋唐和近现代共计132组171件(组)展品,以318方各类碑石为证,充分展现了从北魏到隋唐的民族融合、文化传承。鸳鸯七志斋藏石是于右任先生慷慨捐赠,用 ...
碑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唐宋文化昌明,文学昌盛,碑志作家多、作品多,众所周知。而从转型的角度比较分析碑志文的发展流程和 ...
碑志藏墙内免遭战火毁容 昨天笔者在现场看到这块碑志,紧贴在侧墙的青砖面上,与三元古庙侧墙原来的四块碑志并排。 “碑志是在清除墙面一堵 ...
中新社沈阳5月23日电 (记者 朱明宇)辽宁省博物馆中国古代碑志展23日在沈阳开幕,展品包括一批迄今最完整的辽代帝后哀册碑志。 碑志是指镌题文字 ...
6月12日,“蜀里千年——碑志里的古代四川拓片展”在眉山彭山区市民文化中心开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2日。本次展览精选汉代至宋代五十件珍贵碑志拓片,通过这些不言的石刻见证古代四川的疆域变迁与城市分合,还原补充地方志里被遗漏的人和事,让文物重新绽放光彩。
尽管民间“大一统”观念滞后于庙堂谋划与学界阐发,但就中古碑志书写内容来看,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期间,“大一统”观念已作为重要意识形态融入碑志文本创作中,深刻影响着这一时期碑志书写的范式与规则,社会民众对“大一统”观念已从早期自觉接受、普遍认同,逐渐发展为主动参与 ...
碑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显哀荣,尽礼俗,源远流长,与人的生命结合极为紧密。刘熙《释名》指出其“本葬时所设”,“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这就要求 ...
人们常说,碑志是“会说话的文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早在2004年,何丙仲就曾主持编纂出版《厦门碑志汇编》一书,收录了厦门历代碑碣和墓志共548方,详细记录了它们的出土地点、石质规格和现状等。随后的20年间,何丙仲仍在为石刻文物奔走。
唐宋文化昌明,文学昌盛,碑志作家多、作品多,众所周知。而从转型的角度比较分析碑志文的发展流程和风格特征,有助于深化唐宋之际的文学认识。 碑志作家的身份转型 中唐以来,士人的主体身份和文化心理身份发生了变化,这影响到碑志文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