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今年4月至7月短短3个月内,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接连迎来5匹健康的普氏野马小马驹。
7月14日,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连续播发四条新闻报道,聚焦汉中洋县朱鹮保护相关工作,总时长9分多钟。据悉,这四条新闻属于央视系列报道“跟着国宝看美丽中国”。7月5日至7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到洋县围绕朱鹮保护工作开展深入采访。三天时间内,采 ...
近日,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开展夜间巡护时,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设备在黄岭乡聂山家水库附近拍摄到二十多头野生梅花鹿活动影像。
央广网九江7月25日消息(记者胡斐 实习记者郭权予)近日,江西九江彭泽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守望者无人机中队利用热成像设备拍摄到至少25头的野生梅花鹿在活动,这是迄今为止保护区拍摄到的最大梅花鹿种群。 躺卧休息,低头觅食,追逐嬉戏,漫步水中… ...
这项开创性研究通过分析鸮鹦鹉 (Strigops habroptila)跨越八个世纪的粪便化石 (coprolites)记录,揭示了令人震惊的寄生虫灭绝模式。科研人员运用古代DNA宏条形码技术 (aDNA metabarcoding)结合微化石分析,对200余份样本进行检测,时间跨度从公元1280年延续至今。
在新疆、甘肃两地的紧密合作下,中国珍稀物种普氏野马的野外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在我国实施“野马返乡计划”四十周年之际,甘肃省普氏野马种群数量目前已超过250匹,保护成效显著。
近日,湛江雷州湾海域传来喜讯:当地中华白海豚“陈氏社群”成功诞下一头新生幼豚。这为这个珍贵的种群带来了新的生机。科研团队,为每个社群建立专属识别档案“当前正是中华白海豚的繁殖高峰期,观察到幼豚的几率较高。”长期跟踪该种群的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 ...
齐鲁晚报 on MSN14 天
朱鹮种群数量,破万只了!
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各地朱鹮繁殖期基本结束。多个朱鹮保护基地传来好消息:不论是人工饲养,还是野外种群,都成功孵化出不少朱鹮宝宝,种群数量创新高。 在河南罗山县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到今年野外朱鹮种群成功配对67对。
在科学研究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在复杂的生物种群动态中寻求突破,成为了众多学者热议的话题。7月24日,湖南科技学院主办的2025年“生物种群的时滞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分析”天元数学专题讲习班正式启幕,吸引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究竟这一学术活动有什么样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探索。 聚焦生物种群动力学的未来 生物种群的时滞动力学在现代数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涉及到生物、工程及医学等多个领域。湖南科技学院此次活动不 ...
“普氏野马在内蒙古野外繁殖成功,进一步丰富了大青山的生物多样性,成功实现其在内蒙古高原南缘的华北区与蒙新区过渡带种群扩散与扩大放归。”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处处长张俊华表示,将继续加强与新疆的合作,积极争取引入新的公马,避免近亲繁 ...
蝗灾一直是全球农业面临的重大威胁,尽管监测和预报技术不断进步,但蝗虫种群暴发的复杂生态驱动因素仍难以完全解析。其中,蝗虫微生物组作为关键调控组分长期被忽视。2020-2022年澳大利亚雨季期间,预报模型预测澳大利亚瘟疫蝗虫(Chortoicetes terminifera)将大规模暴发,但实地监测却显示种群异常抑制。这一矛盾现象暗示可能存在未被发现的微生物致病因子。
近日,国家林草局华东院专家团队在江西潋江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取得重大发现——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工作人员首次记录到两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灵猫的野外活动影像。这是该物种在潋江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的首次影像记录,且同时观测到两只个体,表明当地可能存有小灵猫的稳定种群,标志着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