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海丹评《中国传统租佃的情理结构》|十九世纪晚期的地方社会与国家治理 2024年01月13日 14:29 澎湃新闻 新浪财经APP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 ...
《中国传统租佃的情理结构:清代后期巴县衙门档案研究》,凌鹏著,商务印书馆2022年12月出版,366页,59.00元在李劼人(1891-1962)的笔下,天回镇 ...
富民阶层通过契约租佃关系获取大量粮食收入,并利用季节差价和丰歉差价左右市场供求。 地方官府则通过市场和行政双重手段干预粮食贸易,但 ...
书中指出,随着契约租佃关系的发展,富民与佃农的联结机理逐渐市场化,血缘和地缘关系被淡化。 同时,小农和商人的市场行为也受到言利思想的驱动,甚至出现出售伪劣产品的现象,这增加了农村市场的运行成本和国家管理的难度。
此外,在国家将部分官时拨赐给学校和寺院、道观之后,其经营特点有时与普通民田区别不大,学校的学田,尤其不象皇室创建或支持的大规模寺观 ...
《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 作者:高王凌. 上海书店出版社. 关于中国传统乡村中的租佃制度及其中的地主-佃户关系,以往存在着两种 ...
可以看出,当地主决定要由自我经营改变为租佃经营,他们不但鼓励长工转化为佃农,而且多方协助他们转变。 到了清末民初,这种转化过程加速 ...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口增加很多,而耕地增加有限,分益租佃制的分益率不可能固定在同一水平上,永不变动。 这是一种误解,西方学者并不了解分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