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1931年7月28日 ...
1862年4月29日上海法租界公布了一道法国领事爱棠的命令:“兹为法租界内谋秩序安全和公共幸福起见,特创设一公董局,由董事五人组成之,此五人 ...
到20世纪20年代,杜月笙已经在上海滩成为了一个无可争议的领袖,黑白两道皆可游刃有余,广泛结交各种人脉。他乐于与豪杰英才交朋友,尤其擅长在他人落入困境时适时伸出援手。在当时,许多军政商界的名人纷纷与杜月笙交好,如戴笠、王亚樵、黎元洪等。他通过收买人心 ...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说不清、道不白”的租界里,中国近现代的科技、司法、教育、医疗、新闻、城市规划管理、工商管理以及女权意识、市民 ...
上海英租界依仗领事裁判权,在租界内最早推出现代司法制度。 这一制度先适用于英人作为被告的案件,在领事馆设立的领事法庭被广泛使用 ...
“红头阿三”是旧上海人对于公共租界“印度巡捕”常用的称呼。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呼,当年上海租界巡捕房为啥要选用“印度巡捕”,他们怎么 ...
前一阵乌鸦的文章中涉及了“法租界”,有部分读者表示,也别对“租界”太敏感和“上纲上线”了。 说实话,乌鸦觉得可能有人对“租界”这个 ...
本来,在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之间,就有大大小小的牢固的铁栅门50多座,法租界与华界的南面边界本来是干涸的一条河流,经常有人走来走去 ...
英租界东临海河,南沿马场道至佟楼,西至海光寺大道(今西康路),北沿宝士徒道与法租界毗邻,共占地六千余亩,是各国租界中最大的一个。1945年天津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三十年代的天津卫。
汉口的旧租界原来在建筑上不逊色于上海租界,这里有在全世界也可以数得上的新古典主义、Art Deco 建筑群体,从旧英租界、法租界、德租界、日租界蔓延开去,沿江而下,到大智门火车站铁路一线,规模宏大。城市规划、建筑精良到难以令人置信的水平,加上可以媲美上海石库门的里弄居民建筑群 ...
为解决租界问题提供此先例的,是当时的外交部长陈友仁。 他祖籍广东兴梅,1878年(清光绪四年)出生于英属西印度群岛的特立尼达。 父亲陈阿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