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这句话通过“交友、做事、说话”三个例子形象地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问自己这样做有意义吗?不要去做无用功,那样不仅什么效果都没有,还浪费自己的时间。强调白费工夫而没有收到利益。
《管子》治国思想及其译介传播演讲人:董晓波 演讲地点:南京师范大学演讲时间:2021年6月从历史的维度看,我国古代虽有朝代更替,但古代的 ...
《管子》是一部反映春秋齐相管仲执政理念的典籍。西汉刘向整理汇编,定《管子》共86篇,现存76篇(现存《封禅》篇为唐代尹知章据西汉司马迁 ...
管子》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时代造就仁人志士,开启思想盛宴。一册册不朽经典,润育一代代华夏子孙,滋养传承不绝的民族精神,且始于华夏 ...
《管子》在西方的翻译和研究始于19世纪末。早期主要是对《管子》的综述性介绍文章,如德国汉学家甘贝伦茨在1886年发表的法文文章《管子的哲学著作》、1896年法国汉学家哈勒茨的《公元前七世纪的一位中国宰相:齐国的管子与<管子>书》和1918 年 ...
《管子》在西方的翻译和研究始于19世纪末。早期主要是对《管子》的综述性介绍文章,如德国汉学家甘贝伦茨在1886年发表的法文文章《管子的哲学著作》、1896年法国汉学家哈勒茨的《公元前七世纪的一位中国宰相:齐国的管子与<管子>书》和1918 年 ...
《管子》从利益角度来考量人性,将人性的特征概括为“欲利而恶害”(《管子·版法解》,以下出自《管子》的文献只注篇名)。 在得出对人性的这一基本认识之后,《管子》并没有像儒家那样进一步对人性做出“善”或“恶”的价值评判,而是仅从自然天性的角度去理解“欲利而恶害”。
《管子》是一部由战国稷下学者整理而成的齐国思想论集,含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学说。由于内容极为丰富,历来对《管子》的学派归属都有不同的看法。这些观点主要分为两类:一类认为《管子》没有,简谈《管子》的学派归属问题--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