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你可别看这粮票只是小小的一张,但当时如果没有它,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吃的。”虽然已年过七旬,但赖雄发依旧记得,那时三级米的价格是每斤0 ...
在我的家中,有一个陈旧的收藏夹,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粮票。这些粮票,纸张泛黄,图案褪色,却承载着一段特殊的历史,更凝聚着父亲深沉的爱。对父亲而言,粮票不仅仅是过去购物的凭证,更是他应对饥饿恐惧的 “武器”,尽管那个物资匮乏的时代早已远去。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 50 ...
13年涨20倍“语录粮票”跨进万元门槛. 本报讯(记者张辉 通讯员易有章)一套1969年武汉语录粮票,收藏价已从13年前的500元,飞涨到1万多元。
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与见证,也是计划经济时期牵动面最大、人们印象最深的票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粮票已退出了商品流通交易领域,但在收藏界,粮票却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文化内涵,以及观赏价值逐渐成为收藏新宠。
原版粮票(上、下)和被涂改作假后的粮票(中)。因为全国粮票的地位,各地“只收不找”,所以蒋俊每次招新回来,手头都是一 ...
一套1969年武汉语录粮票,收藏价已从13年前的500元,飞涨到1万多元。万健认为,因为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属于断代藏品,收藏价值很高,这套票 ...
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3月28日,迎泽区松侨小学精心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粮票文化系列 ...
粮票珍品:从未流通的一套“战备粮票” 上世纪70年代初,根据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精神,由财政 ...
粮票和票证制度的兴起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产物。 1950年,新成立的中国政府面对战乱之后几近崩溃的经济,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5年,全国第一套粮票正式流通,拉开了中国长达38年之久的“票证经济”的帷幕。
5月6日上午9点刚过,文殊坊收藏市场内某茶馆门口,四川省收藏家协会粮票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川粮会”)会长蒋俊早早就把茶泡上了。“这是 ...
2003年6月,造纸厂在将其下池化浆时,发现是粮票,就将少量还未来得及下池的粮票截留了下来。 “真相大白后,这套全国唯一印有毛主席肖像的 ...
从某种角度解读,粮票的退隐当是新中国60年最大的进步。它意味着政府终于不再对公民的口粮设限了。 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市镇粮食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