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7 小时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苏绣最长单体叙事绣卷封针
本文转自:苏州日报《苏州日报》2025年07月25日A03版苏报讯(驻高新区首席记者刘晓平)“《乾隆南巡图·驻跸姑苏》原画21.4米,我们一比一绣制,待装裱完成后,这幅作品将超23米,成为苏绣史上最长的单体叙事绣卷。”昨天,苏绣长卷《乾隆南巡图·驻跸 ...
每日穿搭 on MSN2 天
楚雄彝绣魅力绽放 将自然万象“绣”进服装
本文转自:春城晚报罗珺正在绣制服装图案7月22日,“楚雄彝绣时装展绽放非遗魅力”的话题冲上热搜。彝绣手艺人凭借一针一线,将对日月星辰等自然元素的独特理解,精妙地“绣”进每一寸布料、每一件衣裳。其色彩斑斓、构图严谨的传统图案,在融合现代时装的剪裁设计下 ...
青山绿水间,千年针线依旧闪光。7月19日至22日,广东工业大学“小青禾”“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以青年视角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在镜头与心灵交汇中,他们感受到非遗的温度与文化的重量。
7月23日上午,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内,一场特殊的“非遗直播”热闹开场。杭州密勒向扇服饰有限公司品牌创始人韩雯身着缀有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服饰,手持一件绣品面对镜头介绍:“这件作品,正是我身后的绣娘们一针一线绣就的心血。”镜头旁,彩线在两位哈密 ...
两根针、两根线,上盘下拉,绣娘们重复着这一步骤,手中五彩的丝线变成了绣布上的太阳花,如同她们的新生活一样灿烂。日前,“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走进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班彦新村,来到盘绣园,半月谈记者看到绣娘们围坐在一起,专注地做着手中的绣活,盘绣园内陈 ...
在青山绿水之间,藏着一门千年的瑶族技艺——瑶绣。7月19日至22日,广东工业大学的“小青禾”“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走进了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探索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轻的学生们用他们的镜头,记录下这门技艺背后的故事,感受非遗的温度与文化的深度。
7月22日,在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五十镇班彦村的盘绣园,10几名土族绣娘正在这里飞针走线,忙着赶织绣片。70多岁的土族老奶奶兰拉木什姐向记者展示着她手里的“太阳花”绣片,精神健旺的她微笑着告诉记者,这个活她已经干习惯了。
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的农家小院里,土族阿姑的绣娘们正专注地用彩线在黑色布面上盘绣。随着针尖起落,一朵层层叠叠的太阳花渐渐成型。太阳花是土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绣中最具代表性的图案,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 土族盘绣,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太阳花图案的诞生,与土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息息相关。在土族创世神话中,太阳是生命的源头;盘绣里的太阳花以放射状线条模拟阳光,八层 ...
记者在依撒社区采访当天,正值布拖县彝族火把节开幕。下午,在县城步行街,布拖火把节活动的重头戏——银饰、服饰展演活动如期举行。从帮扶车间出来,身着华美服饰的俄的么罗李加入展演队伍,赢得了游客们阵阵欢呼。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彝绣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彝族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彝绣融入幼儿园课程,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对于保护和传承非遗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大班活动“好玩的彝绣”为例,分析彝绣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合策略。
中国日报7月23日电(记者 ...
7月19日晚,“东方云裳 彝旎之歌”凉山彝绣风尚盛典在四川省西昌市精彩上演。这场视觉盛宴将传统技艺搬上现代T台,全方位展现彝绣这一传统技艺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图为小朋友身着特色服饰走在T台上。中新社记者 王磊 摄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