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胆管系统中,起初是正常的胆管上皮细胞,但长期反复地被炎症、毒素、寄生虫、胆汁淤积等因素刺激,逐渐发生细胞损伤→DNA损伤以及修复障碍→突变累积,最终发展为恶性肿瘤。
本研究利用20K人类蛋白质组芯片技术,成功鉴定出DCDC2作为肝内胆管癌(ICC)的新型肿瘤相关抗原(TAA),并揭示了其在肿瘤进展和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抗体芯片的广谱筛选,研究发现ICC患者血清中抗DCDC2自身抗体水平显著升高,表明其作为潜 ...
66岁的张先生最近半年内出现体重无故下降4公斤、胃口变差、整天提不起劲的情况,近一周更出现皮肤和眼白发黄、皮肤发痒、尿液呈深褐色的症状,经急诊就医检查发现,他的肝功能和黄疸指数严重升高,且肝臟布满肿瘤,病理报告证实为胆管癌末期。经医师以「经皮穿肝胆道 ...
一开始,冯老伯出现了毫无征兆的腹痛,他以为只是吃错了东西,并没有太在意。但半天过后,疼痛持续加重,变成钻心样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还出现畏寒、发热,浑身无力的症状,更让人担忧的是,他的尿色也变得如同浓茶一般。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肝脏小胆管为主要靶器官的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胆汁淤积性疾病[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作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有时容易,有时难”学术分享,现整理要点供读者参考。一、PBC的流行病学 ...
2025年7月24日,凯思凯迪(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 其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CS0159口服片剂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 。基于CS0159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领域的突出临床潜力,其国际化进程迎来重要里程碑。
胆道肿瘤(BTC)是起源于胆囊及胆管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其发病率约占所有消化系统肿瘤的3%。其分型包括胆囊癌(GBC)、肝内胆管癌(ICC)和肝外胆管癌(ECC),ECC 根据解剖位置又分为肝门部胆管癌(PCC)和远端胆管癌(DCC ...
蒋波介绍,胆管癌(胆管细胞癌)是一种产生于胆管衬覆上皮的恶性肿瘤,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肝外胆管癌又分为肝门胆管癌和远端胆管癌。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之间,但近年来年轻化趋势明显。 他指出,诱发胆管癌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1.
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小鼠胆管癌模型,很好地再现了人类胆管癌肿瘤发生,并发现了TNS4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
为解决不可切除恶性肝门部胆管梗阻(mhbo)患者胆管引流并发症多、预后差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展了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tesla rct),对比原发性经皮肝穿刺胆管支架置入术(pps)与内镜下胆管引流术。目前尚未得出最终结果,但有望改善患者预后,改变诊疗标准1210。
胆管里的小石头闹脾气,非得动刀子才能解决吗?先别急着躺上手术台!现代医学对付这些"顽石"早就有了一套组合拳,有些方法可能比开刀更适合你。一、胆管结石到底要不要手术?1、看石头的大小和位置小于5mm的结石有自行排出的可能, ...
本研究针对Spexin(SPX)在胆管系统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在肝门部胆管癌(pCCA)中的潜在作用展开深入探索。研究人员通过免疫组化技术分析健康、胆汁淤积及恶性胆管组织中SPX的表达特征,发现SPX在胆管上皮细胞和神经纤维中持续表达,但在pCCA中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