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国科研团队在探索原子核奇特衰变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这一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携手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及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多家机构共同完成,并于近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携手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及复旦大学的同行,在探索原子核奇特衰变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观测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新核素——铝-20,并揭示了其独特的三质子发射衰变模式。这一重要发现已刊登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世界比你想象的野得多。这句话,或许能完美概括中国科学家近期取得的突破性发现——铝-20,一种挑战人类对原子核衰变认知极限的“铝界叛逆少年”。它并非老老实实地存在,而是玩起了“质子三连跳”,一次性甩出三个质子,堪称原子核物理学界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彻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在原子核的奇特衰变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通过稀有的三质子发射模式进行衰变。相关成果于7月10日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7月22日消息,根据中国科学院官网信息,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等国内外合作者在原子核的奇特衰变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通过稀有的三质子发射模式 ...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原子核奇特衰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来自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联合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等国内外机构的合作者,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新核素铝-20,并发现其以罕见的三质子发射方式进行衰变。相关成果已于7月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在原子核衰变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成功地在实验中首次观测到了新核素——铝-20,并揭示了其独特的衰变方式:通过罕见的三质子发射模式。
环绕在我们周围的一切——恒星、行星、人类,乃至万物——都由物质构成,没有任何反物质的影子。但理论并非如此。按照最好的推算,宇宙诞生之初,物质和反物质应该是等量的,它们相遇就会湮灭,化作纯粹的能量。可某种未知的偏差让物质多留了一点点,足够构建出我们熟悉的世界。为什么?没人能确切回答。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核物理实验装置与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在远离稳定线的原子核的衰变研究中陆续发现了多种新的衰变模式。20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首次观测到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质子的衰变现象,即单质子放射性。进入21世纪后,又发现了极缺中子原子核同时放射出两个质子的奇特衰变模式,即双质子放射性。
从μ子对到光子信号,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ATLAS合作组正在逼近最稀有的希格斯玻色子衰变模式 —— 为探索宇宙结构开辟了新途径。
宇宙可能在一瞬间“清零”?真空衰变这事听起来吓人,但真有那么危险吗?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宇宙的真空状态并不稳定,随时可能像水流到最低点一样,变成绝对真空。绝对真空啥意思?就是连粒子、能量啥都没有,宇宙万物瞬间消失!这事听起来玄乎,但科学家真通过对撞实 ...
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基于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的碎片分离器装置,利用飞行中衰变实验技术测量了铝-20衰变产物的角关联,首次观测到新核素铝-20的三质子发射现象。铝-20位于质子滴线外,比自然界稳定存在的铝同位素少7个中子,是迄今实验中发现最轻铝同位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