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欧美80%以上冠心病患者都做过造影,国内还不到一半,很多人不是不需要,而是怕“创伤大”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代价可能是生命。历史上不少名人就是没及时发现冠脉病变,突发心梗猝死的,他们生前可能没明显症状,等倒下就晚了。 哪些人属于高风险?有胸闷胸痛心慌,活动后加重的;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史、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做其他检查查不出病因但症状反复的。这些人做造影不是可选项,而是必要项。
近日,上海冬雷脑科医院成功完成首例介入机器人辅助脑血管造影手术。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瘤上有一个高危风险点,随后医生为患者成功实施动脉瘤栓塞手术。62岁的患者王女士术后顺利恢复,标志着该院神经介入诊疗正式进入智能化、精细化新阶段。生死72小时 ...
顺磁性造影剂,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较多的是含钆的配体化合物;铁磁性造影剂是大铁离子,与此对应的是顺磁性造影剂,一般为小铁离子。 代表药物 ...
3 天
复禾资讯 on MSN想做冠状动脉造影的人注意,检查后务必做好这三件事,不可忽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心脏问题的"金标准",很多人做完就急着回家休息。但你知道吗?检查后的护理细节,可能比检查本身更重要!有位患者就因为忽略了一个小细节,差点引发大问题。一、术后24小时关键护理1、穿刺部位要盯紧无论是手腕还是大腿的穿刺点,都要保持干燥清洁。24小时内避免沾水,观察有无肿胀、淤青或渗血。有个小技巧:在穿刺点上方轻轻按压5分钟,能有效预防血肿。2 ...
在例行的超声检查中,超声医师发现患者有重度的脂肪肝,且肝上隐约出现了混合回声区,但不能确诊,超声医学科郑瑜主任在接到会诊单后,立即前往经开院区进行会诊,二维探查后发现肝右后叶近膈顶部可见大小约9cm的混合回声区,郑瑜主任立即进行肝脏超声造影,造影剂注 ...
8 小时
人民网 on MSN多学科协作实现“一站式”诊疗 心脑隐患双双“现形”本文转自:襄阳日报近日,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放射介入科内,心血管内科与神经内科介入团队协同合作,成功完成该院首例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术,标志着该院迈入“心脑同治”的高效诊疗新时代。患者丁女士(化名),70岁,近5年反复出现胸闷伴阵发性头晕,临床高度怀疑她同时存在心脑血管病变。传统诊疗模式下,患者需入住 ...
在医学领域,医生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更精准、更有效的诊断方法,以揭开人体器官的神秘面纱。心脏,作为人体的核心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犹如一座精密的城堡,传统诊断方式就像在城堡外摸索,难以全面洞察内部问题。而右心声学造影技术的出现,宛如为医生配备了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心脏深处的大门,让隐藏的疾病无所遁形。
在例行的超声检查中,超声医师发现患者有重度的脂肪肝,且肝上隐约出现了混合回声区,但不能确诊,主任郑瑜在接到会诊单后,立即从西安市中心医院北大街院区出发,前往经开院区进行会诊,二维探查后发现肝右后叶近膈顶部可见大小约9cm的混合回声区,郑瑜立即进行肝脏 ...
对于患者来说,超声的无创性、无放射性、安全性,加上超声造影的准确性、通用性强等,使得超声造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也是因为如此,尽管超声造影剂已在全球临床应用20余年,国内仍无第三代超声造影剂玩家,外资企业轻松拿下中国90%以上的市场。
近年来,伴随国内左心声学造影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困扰国人多年的“心肌微循环临床复杂难诊断”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6月29日,在第十八届东方 ...
在人体复杂的血管网络中,先天性血管异常犹如隐匿的 “血管迷宫”,常给临床诊断带来巨大挑战。先天性血管环作为一种罕见的主动脉弓系统发育异常,因胚胎期血管发育异常形成完整或部分血管环,可能压迫气管和食管,引发呼吸与消化相关症状。这类异常在婴幼儿中相对常见,多表现为喘鸣、呼吸窘迫或喂养困难,但成人病例却十分罕见,且症状往往不典型,极易被误诊或漏诊。
来自Wang团队的研究人员利用临床7特斯拉磁共振 (7T MRI)扫描仪,开发了无需造影剂即可在体绘制灵长类动物皮层微血管 (直径<100μm)的新技术。通过优化时间飞跃法 (TOF)参数实现64×64 μm2高分辨率成像,首次在枕叶、顶叶和颞叶皮层观察到符合组织学特征的动静脉阵列分布,为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微血管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