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曾经,这里的牧民迎着朝阳放羊,伴着晚霞归家。如今,他们放下牧鞭,拿起锄头,在千亩丹参田里播种新的希望。而一支“土专家 + 新农人” 的人才队伍,正为这场转型装上“动力引擎”。
01自1983年首批农民画作者集结以来,秀洲已发展农民画骨干作者140多名,后备人才1800多名,一代代画家从庄稼地走出,在全国乃至国际崭露头角,确立以农民画为突破口促进群众文化建设思路。
握得了锄头,拿得起画笔,一大批民间农民画骨干画家涌现。缪惠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十大艺术家”之一,第一个到北京以及法国、美国等地举办农民画个展;1946年出生的船工张金泉,成为农民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还有许许多多在乡村小学从小接受农民画教育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美术老师、设计师,甚至专业画家…… ...
2025年7月19日,四川大学“河洛新韵· 青春筑梦”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中国牡丹画第一村”——洛阳市平乐镇,深入中国牡丹画创意产业园区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产业对话与座谈交流,团队切身感受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新锄头到底管不管用呢?胡阿寿把一批新式锄头送进乡村农资点,请农民试用,觉得好再付钱,结果,一个月后锄头卖光了。“比老锄头好用,还便宜了近10块钱。”张阿牛说。 胡阿寿还到柯桥区农林局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