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许多名声显赫、地位崇高的人物,这些人原本可以拥有辉煌的前景和更多的发展机会。然而,历史的波动以及个人的抉择使得其中一些人最终逐渐被历史遗忘,何长工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1975年8月的一天,李先念在北京召集了一场重要的地质工作汇报会。在会议正式开始之前,李先念环视了一下会场,发现何长工并未出现在其中。于是,他向负责的同志询问:“何长工同志来了吗?”负责同志站起身,沉重地回答道:“何长工同志有些问题,因此无法参加这样 ...
何长工,1900年12月出生于湖南华容县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6月,何长工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何长工拿着毛泽东的信上了山,王佐很客气地接待了他,并集合队伍宣布这是毛泽东派来的党代表。 何看着王佐的队伍,“多是土籍人,他们实行 ...
何长工1920年至1923年在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与法国圣·雪尔旺工业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合影。前排左三为何长工。 油画 ...
何长工最不能忘的,是自己浴血奋战过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一直惦记着那里的老百姓,所以在院里种上井冈翠竹,屋里摆上竹椅、竹席、竹草帽 ...
何长工(1900-1987),湖南华容人,在建军史上有着重要、特殊的地位。他是第一面军旗的设计者,井冈山会师的牵线人、第一所红军大学的创始人 ...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何长工把萧劲光任校长、张鼎丞任政委的闽西彭杨军事政治第三分校和红一、红三军团随营学校迁到瑞金,合并组成瑞金工农红军学校,于10月正式开学。学校开始叫总队,何长工任总队长兼政委。
何长工学识渊博,又有领兵打仗的经验,深得毛泽东器重。 毛泽东亲自给他改名为“长工”,意为“为民众扛一辈子长工”。此后,何长工跟随毛泽东上井冈山,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 井冈山时期是何长工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江南的春天总是特别张扬。小车似洞庭湖的一尾红鲤,沿华注公路欢快地向前穿行。沿途的景色目不暇接,草长莺飞,桃红梨白,柳岸长堤。阳光像顽皮的小孩,钻进车窗,趴在身上,心房都暖暖的。 我们前去的禹山镇位于 ...
何长工自幼生长在洞庭湖畔,对绿林侠客有所了解;大革命时期又任过县团防局长,湖区农民自卫军总指挥,为统战常和他们打交道。 何长工带着毛 ...
何长工除1932年有一段时间离开学校到红13军任政委外,大部分时间在红校工作,是这所学校的创始人、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为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