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午9点30分,伴随着热闹欢快的锣鼓声,身着盛装的8支高跷巡游队伍、1000余人排成整齐的方阵缓缓前行,场面壮观。身着辽时期特色与现代创意服饰的高跷队伍,不仅将走、跑、跳、扭等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融入武跷、文跷、戏曲跷、秧歌等民俗元素,民俗韵味与活 ...
两场文化盛宴的成功举办,既展现了巴林左旗和谐包容、底蕴深厚的人文环境,又凸显了当地“文旅体农商”多元融合的发展方向。今年以来,巴林该旗以“北疆文化”为魂,通过“相约辽上京·醉美北疆行”系列活动,构建起了农业夯基、文化铸魂、旅游赋能、体育联动、商贸流通的协同发展格局。通过跨部门协同与全产业链整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全面激活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在五业交融中奋力书写北疆振兴的时代答卷。(记者: ...
上午9点30分,伴随着热闹欢快的锣鼓声,身着盛装的8支高跷巡游队伍、1000余人排成整齐的方阵缓缓前行,场面壮观,气势宏大。身着辽时期特色与现代创意服饰的高跷队伍,不仅将走、跑、跳、扭等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融入了武跷、文跷、戏曲跷、秧歌等民俗元素, ...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汉族民间舞蹈,亦指表演高跷时使用的木棍。高跷因舞蹈时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说起高跷爱好者 ...
绵阳新闻网讯  “手抱好小腿,靠墙稳住……”7月20日,三台县文化馆城南分馆内,训练的口令声与铿锵的锣鼓点交织回响,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集训正在这里上演。 这场集训由三台县文广旅局、县文化研究中心联合发起,以省级非遗项目“建中高跷狮灯”和“川剧变脸”为核心,为近20名留守儿童开启了一段沉浸式的传统文化之旅。 训练场上,孩子们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指导下,专注练习劈叉、下腰、后空翻以及变脸走位。汗水 ...
锣鼓声穿透街巷,三米多高的“身影”踩着木杆腾挪转身,红绸翻飞——这是通海高跷舞狮表演时的画面。这项艺术已在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大营村传承600余年,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写下了灵动的注脚。 从军事技艺到市井欢歌通海县四街镇大营村高跷舞狮 杨语嫣 摄 ...
当日,西班牙北部拉里奥哈自治区的山区小镇安吉亚诺迎来一年一度的保护神节,“高跷舞者”表演是该节日的传统项目。穿着漂亮服饰的年轻人站在高跷上,在风笛、鼓和响板的伴奏下沿着山镇的广场、斜坡旋转舞蹈。这一传统表演已有400多年历史。7月22日,在西班牙小镇安吉亚诺,“高跷舞者”沿着台阶旋转而下。新华社/欧新7月2 ...
其中,济南武高跷与淄博文高跷的精彩对决,成为现场焦点。 当日10时,阳光洒满活动场地,市文化中心的三个会场及周边道路上,循环表演持续 ...
听闻高跷秧歌节活动的举行,千余名观众早早就赶来,为的就是能抢占一个前排观演的好位置。今年的辽西高跷秧歌展演地点按照群众的需求移回到首届辽西高跷秧歌节举办地太和区政府大院,故地重游,老地方演老戏,让老高跷队员和老观众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青春焕发的岁月。
踩高跷又分为“文跷”和“武跷”,前者注重表演,后者注重技巧。 1999年出生的小伙韩义,扮演的角色叫做“酸妮儿”。 济南方言里,“酸”是一 ...
静安高跷队目前仍是一个组织松散、全凭自愿的群众团体,每一个人都是因为热爱留在这里,是许多人的付出,使这支高跷队从“玩儿”走到了区非遗,又走到了市非遗。 静安高跷入选区非遗. 静安高跷扮相俊美,演员们出会时勾画的是戏剧脸谱。
斯里兰卡摆拍第一演员的真相:收小费的高跷渔夫到底还有真的吗?,(斯里兰卡小妞,兰卡华文第一自媒体) “现在旅行者看到的渔夫,多半是摆拍者。 高跷渔夫可以在南部科加拉(Koggala)小镇到韦利格默(Weligama)小镇一带看到。非常幸运的情况下可以看到真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