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伊波利特(1907—1968年)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黑格尔研究专家和哲学史家。关于黑格尔的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我们首先会想到科耶夫(Alexandre ...
本书讨论的是更广义的人生哲学问题,帮助读者如何探索人生道路,如何寻找自己的目标,并在需要人生选择的时候给出一些恳切的建议。通过跟随古往今来伟大的哲学家,了解他们的生平,认识他们的学说,尤其剖析了他们对人生哲学观的见解,从而提供给读者一套丰富的“人生工 ...
那么,为什么黑格尔会如此评价中国呢?普遍的解释是他对中国缺乏了解,无法准确掌握其中的精髓。大家通常认为他不懂中文,因此才做出了这些极为偏激的评论。然而,黑格尔对老子的贬低以及现代德国学者对这一现象的深刻剖析,却揭示了更多深层次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黑格尔的承认理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建构在观念论基础上的社会学理论。由此,法权共同体不是建基于契约论、进化论和功能主义的理论基石,而是建基于主体间的承认哲学、也即建基于对个体“独立性”和“自由”的接受和尊敬之上。正如路德维希·希普所阐释的那样,黑格尔将其承认理论建构在 ...
在人类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熔炉中,犹太文化与信仰始终展现出其独特而鲜明的特质。它们不仅深刻塑造了犹太民族独一无二的身份认同,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然而,这种独特性也伴随着诸多冲突与对立,使得犹太人在全球的漂泊历史中屡屡成为争议和冲突的焦点。哲学家黑格尔曾提出:“犹太信仰与世界对立”,这句话揭示了其中深刻的哲学含义,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7月23日,德国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教授Michael Spieker在“中国心学与世界”中德哲学对话开幕式上表示,在我们已经历的生命中,必定存在某种不完美,从而激发了我们去学习生活的需要。哲学正是在这种需要中诞生的。
【编者按】马克思曾说,“精神现象学是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起源和秘密”。但自黑格尔1806年在拿破仑攻占耶拿前夜完稿“精神现象学”的200多年来 ...
《黑格尔全集》将有两个中文版. 盯上《黑格尔全集》的出版社其实不止商务印书馆一家。早在2006年,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也分别启动了各自的《黑格尔全集》出版计划,一时间曾在国内的哲学爱好者中引起了热切关注。
黑格尔不拘泥于自己的体系,从艺术的发展历程中肯定浪漫艺术的价值,高度评价当代自由艺术的诞生,其中恰恰体现了黑格尔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朱立元对于黑格尔美学的理论体系、范畴系统和整体结构作出了系统的评析。
黑格尔研究奠定学术地位我和张世英先生认识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当学生,他是我的任课老师。他是1921年出生的,当时只有30多岁。他教我们的课程是“黑格尔哲学”。当时重点放在黑格尔的“逻辑学”部分。
黑格尔批评了这些作品,其实在黑格尔死后这种性质的哲学史著作还是有,我们就读到不少。 它们的共同之点是不讲必然的发展,没有科学性。 我们中国人受西方这种著作的影响,很多人停留在黑格尔之前,即使口头上也讲辩证法,实际上却不要发展,因此黑格尔的批评对我们也有效。
黑格尔全名为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8月27日生于德国斯图加特一个官吏家庭。1780年起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在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