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雖然過去稱痛風為「富貴病」或「國王病」,因為古代只有貴族才能大魚大肉吃到發作,但吳凱文指出,現代人飲食豐盛、營養過剩,加上外食多、作息不正常,即使不是貴族,也有可能因體質差、飲食失衡而引發痛風。
一名 74 歲的蔡先生,早年健檢發現 PSA 偏高,誤信只是尋常的發炎,拖了 4 年,再次因「蛋蛋緊緊的」就醫,結果檢查後竟發現已是轉移性 攝護腺癌 ...
癌症新藥基金縮短癌症新藥納保等待期,支付期間須蒐集真實世界數據(RWD)供後續納入常規給付參考。昨(23)日醫界、病團與產業界代表於亞洲生技大展中強調,數位科技導入 RWD 可兼顧療效、安全性與成本效益,也盼納入多元價值評估,反應病人需求。健保署表示 ...
台灣進入「大暑」高峰期,氣溫節節飆高,有些人卻不只中暑、失眠,還出現心情低落、煩躁易怒、提不起勁的現象。別以為只是太熱太累了,其實你可能是「氣候型憂鬱」找上門了!台灣與國際研究都指出,長期處於高溫與高濕環境,確實會增加憂鬱與焦慮風險,甚至連極端天氣( ...
楊聰財進一步說明,相較傳統安眠藥,食慾素不直接抑制大腦神經活性,因此不會影響隔天的姿勢穩定性或記憶力,根據為期 1 年的研究數據顯示,停藥後不會造成反彈性失眠及戒斷症狀。
高果糖玉米糖漿容易讓血糖快速飆升、再劇烈下降。張家銘指出,這樣反覆變化會促使身體釋放胰島素、陷入代謝紊亂,並引發慢性發炎。《Frontiers in ...
根據鍾牧圻醫師團隊 2022 年發表於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的研究,針對中台灣 1600 多位民眾進行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即使血中金屬濃度未達中毒標準,但多重金屬(如砷、鉛、鎘)暴露與腎功能下降仍有顯著關聯。
發炎性腸道疾病好發於 20 至 40 歲青壯族群,健保資料庫研究也發現,國內發炎性腸道疾病盛行率、發生率有增加的趨勢。患者的腸道因遭免疫系統攻擊而反覆發炎,造成腹瀉、腹痛和血便、每日如廁高達 20 ...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排名第3的癌症,多數患者沒有症狀,一般來說是因為攝護腺肥大而意外發現。醫師指出,臨床上多達 1/3 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經遠端轉移,尤其以骨轉移最常見,且疾病發展到此時期常伴隨疼痛、病理性 骨折 、脊椎壓迫、惡性高血鈣症等併發症。
60多歲的陳先生天天喝酒,雖然沒有酗酒行為,也沒有不舒服,家人卻總是擔心他喝出毛病,拉著他去做健康檢查。結果竟然發現他有紅血球「變大顆」的現象,血液檢查中也出現輕微貧血。乍看之下像是營養不良,但進一步檢查維他命B12與葉酸濃度都正常,醫師研判是肝臟出 ...
難治型癌症的存活率偏低,主因在於診斷過晚。成功大學醫學院校長沈延盛以胰臟癌為例,高達七成病人確診時已是第三、四期,治療效果有限,若能將診斷期數前移,存活率將有顯著改善。目前成大與美國研究團隊合作,先安排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出具癌症基因或有家族 ...
郭志東也特別指出,長期壓力會導致身體分泌皮質醇,影響代謝和食慾,導致肥胖和心臟病風險增加。學習一些壓力管理技巧,如冥想、瑜伽、深呼吸、聽音樂等,有助於減輕壓力,維護心臟健康。例如,每天花 10 到 15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