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喜马拉雅早期,区域上的SN 向伸展引发了EW向断裂的断陷反转。以1号走滑断裂为界,凸起中段和西段的反转带窄、翘倾高度高、高点位置剥蚀强度大,部分区带的中生界被剥蚀殆尽,出露太古宇和古生界(图2), 整体呈现为背斜构造形态,其长轴方向呈EW向;凸起东段的反转带宽、翘倾高度低,其剥蚀强度相对于中段和西段较弱,整体被中生界覆盖(图2),由此形成西高东低的斜坡 ...
1月9日,中原油田发布消息称,该油田拐子湖凹陷前中生界基岩潜山油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去年7月以来,该油田对拐6井进行裸眼测试,用6毫米油嘴放喷,获日产油211立方米、日产气10.7万立方米的高产油气流。 “该项目获2018年度中国石化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二等奖,表明我们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 ...
南海北部混沌凹陷泥火山成因机制长期悬而未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团队通过多道地震 (MCS)和海底地震仪 (OBS)联合探测,首次揭示深部岩浆底侵体 (HVBs,Vp>7.0 km/s)与浅部泥底辟的垂向关联,提出'岩浆热驱动-烃源岩生气-流体超压'的泥火山形成新模式,为被动陆缘流体活动机制提供全新认知。
图2 胶东地区金矿分布示意图 区域地层按照由老到新有上太古界胶东群 (Ar4j)、下元古界荆山群 (Pt1j)、中生界莱阳群 (K1l)、青山群 (K1q)和王氏群 (K1w)及新生界第四系。
研究提出三阶段形成模型:1) 深部岩浆底侵和侵入引发地表隆升,形成高角度正断层;2) 岩浆热促使中生界烃源岩生烃增压;3) 超压流体沿断层上涌形成泥底辟,最终喷发形成海底泥火山。
在石油勘探方面,创建了特—超低渗油藏“差异成储、多期运聚、源导共控”成藏新理论,明确了混合润湿孔隙介质中石油运移的动力学条件与机理,揭示了中生界原油在源外地区长距离运移、广泛分布、甜点式聚集的成藏机理与分布规律;研发了以输导体建模及量化表征为核心的无震高效滚动勘探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