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举个例子似乎更好理解,假如将乡试比作高考的话,那么乡试正榜(乙榜),是指普通本科批次录取生,而副榜,差不多可以理解为分数没有达到录取线的调剂生、补录生,甚至是专科生或者是特长生之类。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艾南英的考生,从17岁考到47岁,整整考了30年科举。最后一次进考场时,他摸着花白的胡子苦笑:“我这辈子就干了两件事——读书和考试。”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明清科举的全过程,看看这些古代学子究竟要过多少关,才能从无名小卒变成光宗耀祖的进士。
提及明清科举,很多人脑海里最先浮现的可能是“八股取士”四个字。这种将明清科举与“八股取士”画上等号的观念暗含两层意思:一是以为科举考试“全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出题”,二是“八股文”水平高低是决定考生能否中试的唯一因素。但揆诸史实可以发现,明代科 ...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众多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但其中的一些矛盾与疑点却常让人深感困惑,令人难以释怀。以贾宝玉为例,这位从小沉迷于制作胭脂的少年,竟在第一次参加乡试时便以第七名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举人。难道是天赋异禀,还是说他背后有强大的关 ...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主办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和各政使司所在地(省城),每三年一次,在八月 ...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主办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和各政使司所在地(省城),每三年一次,在八月 ...
原标题:简述明朝科举制度 “乡试”不是“乡里考试” 偶翻一本讲陈白沙的书,见其中写道:“20岁那年,陈白沙参加乡里的考试,取得了第九名 ...
就“正德丙子”湖广乡试而言,两名考试官,也有据可查,分别是儒学教谕林幹与魏纶。二人所作之序,也分别见于《正德十一年湖广乡试录》(《明代科举录选刊·乡试录》,第5543页),故上文所提“幹与教谕魏纶寔主其事”之“幹”,应为林幹。
”(《张文定公文选》,沈乃文主编《明别集丛刊》,第2辑,第19册,第366页,黄山书社,2013)《湖广乡试录序》收录在《张文定公文选》卷之十六“序”下,该卷另有《读书录要语序》《戊戌同年会录序》等。
“乡试则是全省考试,考中了则是举人,有了做官的资格,牛兆濂考了第28名。 题目:“牛才子”当年考的啥三道题考的选人才 当时的乡试都考哪些 ...
就“正德丙子”湖广乡试而言,两名考试官,也有据可查,分别是儒学教谕林幹与魏纶。二人所作之序,也分别见于《正德十一年湖广乡试录》(《明代科举录选刊·乡试录》,第5543页),故上文所提“幹与教谕魏纶寔主其事”之“幹”,应为林幹。
在乾隆当皇帝期间,曾多次赐予老年考生功名,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江西乡试中,兴安县99岁考生李炜,三场坚持考完仍未考中,乾隆听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