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同时,检察机关提醒广大消费者要警惕网络消费陷阱,注意个人信息保护,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网络使用者、经营者要依法用网,守法经营,坚决杜绝利用网络平台制假售假、侵犯个人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自觉净化网络消费环境。
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高尚镇的乡村小卖部和街头铺面里,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的身影格外忙碌。他们仔细翻看货架上的食品包装,核对标签信息,排查清理农村食品市场安全隐患。据悉,为守护农村消费者“舌尖安全”,兴安县市场监管局在该镇全面开展了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
近期,国内顶级酒企在电商渠道的管控上展现出更为严格的态势。
“中华”“荷花”……看似包装精美的香烟,“血统”却不一定“纯正”,她为了追求低成本高回报,干起了销售假冒伪劣香烟的买卖。5月8日,经河南省栾川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王某、何某、黄某等5人有期徒刑七年至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各并处罚金76万元至3.5万元。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根本。近期,广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打击各类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假冒伪劣食品损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净化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防止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农村地区,提高消费 ...
整治行动以来,全市共发现违法线索9330条,立案查处案件2086件,收缴假冒伪劣食品3.02万公斤,罚没441.44万元,责令整改1207家,取缔无证生产经营9家,处罚到人14人,有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16起,其他机关46起。 积极引导促规范。
一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主要类型和风险 1、“山寨”食品。 食品包装仿冒知名品牌商标、名称或包装设计,通过形近字、相似图案等误导消费者。 “山寨”食品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可能因质量不过关而危害健康。 2、“三无”食品。
昨天(10日),北京市开展2025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集中销毁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海关等市级单位及各区近期查处罚没的白酒、服装鞋帽、饰品、化妆品、汽车配件、电动自行车、调料、建材等52个品种近30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货值金额达1240余万元。 昨天上午,随着一声令下 ...
央广网银川6月10日消息(记者齐平 见习记者吴佳仪)6月10日,在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场监管总局的统一部署下,2025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宁夏分会场活动在宁夏银川举行,集中展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成效。
3683吨假冒伪劣商品被销毁 货值4.32亿元 2025-06-10 15:57:48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6月10日消息(记者邵蓝洁)6月10日,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组织开展2025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
新京报讯(记者陈琳)6月10日,北京市在昌平区开展2025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集中销毁活动,集中销毁近30吨侵权假冒伪劣商品,货值金额达12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