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桥下,小花江古寨的村民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大桥横跨于天际,如同一条巨龙穿破云雾。当年,这座布依古寨的先民翻越如今这座大桥横跨的高山,劈开密林,历尽艰辛,用绳子将耕牛从山峰吊下来,才在此地扎根,而在大桥正式通车后,通行两岸将只需要2分钟。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4 小时
“丝弦要像绣花,锣鼓得似打铁”
本文转自:恩施日报全媒体记者向往通讯员颜龙“咚咚咚,一打金锣开天门,喃得儿啰,幺妹梳头戴花银……”近日,在建始县长梁镇旋龙村,伴随着欢快的鼓点和唢呐、胡琴的齐声奏响,一曲《嫁幺妹》丝弦锣鼓演奏让土家族传统出阁宴热闹了整个山寨。在当地传统土家族生活中,每逢过节或红白喜事,总有一支丝弦锣鼓乐队伴随。乐队 ...
在交流中,意大利作曲家Andrea ...
春晖遍泽桃李树,硕果满挂琼瑶枝。教育援青不仅为民族地区的孩子铺设了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也为青海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铭记这份深情厚谊,感悟这份责任担当,传承这份宝贵精神。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各方援青力量将继续书写山海同心的教育诗篇,用真情和智慧浇灌青海这片热土未来的希望。
老字号蕴藏百年匠心工艺,其核心技艺、配方传承多依赖“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可一旦出现人员流动,老字号的核心技艺、配方极易“外流”。这样的情况如何避免?7月3日,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全市首个《老字号商业秘密保护和创新能力提升指南》,从制度建设、技术防护等维度为老字号企业提供标准化保护方案。上海豫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1 天
让晋剧艺术焕发新时代光彩
作为开创晋剧“牛派”艺术的大师,牛桂英毕生致力于晋剧的传承与革新,在舞台上以“云遮月”般低沉婉转的行腔塑造出沈后、王宝钏、秦香莲、曹玉莲、百花公主等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在舞台下她口传心授、甘为人梯,培养出王爱爱、田翠兰、芦变嫦、梁美萍等一批优秀传人, ...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锡山区举办了第二届吴歌大赛,集中展示了无锡吴歌保护和传承的最新成果。一段段清亮的 ...
老字号蕴藏百年匠心工艺,其核心技艺、配方传承多依赖“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可一旦出现人员流动,老字号的核心技艺、配方极易“外流 ...
变化的背后是新生力量的持续涌入。抖音平台数据显示,经认证的1294位非遗传承人中,95后已达247人,同比增长24%。百万粉丝的非遗创作者年增21%,万粉级创作者增长23%。无独有偶,微博数据同样显示,2024年各年龄段非遗兴趣用户中,95后、00后 ...
“七寸吹吹拿在手,五音六律里边有……”这首丹棱民谣中说的“吹吹”,就是唢呐。 丹棱唢呐起源于清朝中期,是中国民间唢呐南派支系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红白喜事、寿辰祝贺、先祖祭祀、新房落成、节日庆典等场合。2003年,丹棱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唢呐)之乡”。 1984年,杨家文拜丹棱唢呐艺人伍万中为师学习唢呐。“师父没有乐谱,也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只能靠口传心授。他先哼唱出曲子,再用唢呐演奏一遍 ...
人民日报 on MSN5 天
一曲乡音奏古今(传承)
指腹在八孔间游走,时而高亢,时而婉转,一首明快的曲调从四川省非遗代表性项目唢呐艺术(丹棱唢呐)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家文(见图左,本报记者宋豪新摄)的唇齿间流淌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