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作为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哈尔滨这片英雄热土铭刻着无数可歌可泣的红色记忆。在庄严肃穆的纪念园中,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述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出土于李兆麟将军青峰岭密营遗址的石磨,以其54.5厘米的直径、精细的纹理与粗犷的形制,成为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 ...
在湖南省常德市,老西门一带已成为商铺林立的繁华闹市,只有那一截截残毁的矮城墙还在诉说着当年那场可歌可泣的会战。“常德会战期间,中国将士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予敌重大杀伤,这里也成为我军坚守到最后的几个重要阵地之一。”常德博物馆副馆长龙朝彬说。
“大本营”的设计适应战时需要,还有菜窖、水井、排水沟、厕所等必要的生活设施,是部队休整、训练的理想场所。1935年冬,东北抗联第三军转移到通河后,收编了几十股义勇军、山林队,这里的防御工事进一步加强,哨卡、哨所、战壕、掩体、碉堡、交通壕、小型兵工厂、 ...
近日,在大湾区城市环境安全与绿色发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持下,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百千万工程”“大禹治水”突击队赴韶关南雄水口镇开展浈江流域污水治理调研、生猪养殖污染调研及生态环保科普教育活动,为城乡绿色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推动环境生态专业知 ...
上海苏州河北岸,光复路1号至21号,肃穆的混凝土建筑外墙上,悬挂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行仓库抗战旧址”的铭牌。向西数十步开外,纪念广场上瞻仰者众多,人们仰望四行仓库西墙在抗日战争期间留下的累累弹痕,立正、鞠躬、献花,向抗战英雄致敬。
湖北日报讯(记者孙凌、喻煜)“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啊……”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回响,清晰的音质、分明的层次令人仿佛置身水乡。7月18日,记者在湖北电影制片厂看到,经过高清修复的《洪湖赤卫队》片段中,一叶小舟缓缓划过翠绿莲叶,韩英在 ...
档案人物:查一才,1924年9月出生,山东泰安人,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师职离休干部,2008年病故。他与二弟查二才一同在战火中成长,又在和平年代继续奋斗。查一才是家族口述史的重要记录者,在三弟查三才、侄子查晓东协助下,其主编的《查氏三杰抗日家史 ...
在哈尔滨这座城市,“兆麟”二字早已超越一个普通名字的范畴,成为镌刻在人们心中的精神符号。兆麟公园、李兆麟将军纪念馆,这座城市用最持久的方式铭记着这位英雄。从辽阳乡村走出的热血青年,到威震北满的抗联将领;从《露营之歌》的创作者之一,到哈尔滨解放事业的奠基人;从36岁陨落的生命,到永恒的精神符号——李兆麟将军的人生轨迹,恰是东北抗日联军艰苦卓绝斗争的缩影。追寻这位民族英雄的足迹时,触摸的不仅是一段历史 ...
“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人民军队踏出了胜利之路。”陈守义指着玻璃展柜中的文物,向孙儿耐心讲解响堂铺伏击战、香城固伏击战等八路军在河北地区打过的多场漂亮仗。旁边几位年轻参观者屏息凝神,一起听老人介绍,目光中充满敬意。
印发歌片、口口相传,《歌唱二小放牛郎》在西北战地服务团中传开了。1942年元旦,《晋察冀日报》副刊刊登了这首歌曲。作品一经发表,很快在各个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
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我总是格外想念父亲。难忘10年前,北京首都体育馆,《歌唱二小放牛郎》早期演唱者之一、93岁的女高音歌唱家孟于缓步走上舞台、动情演绎的场景。《歌唱二小放牛郎》被一代代人传唱,一首童谣背后,是一群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际英勇献身的壮烈。
“马上就到了!前面的山岗就是‘鹰窝’抗联密营遗址。”指着溪流对岸的一片密林,队友们兴奋地喊起来。齐凤麟从背包里掏出62式指北针,伏在地上认真测量溪岸与密营的俯仰角,最后一次确认位置,并准确地报出一个个坐标。紧跟在其身后的张智诚,认真地将数据记录在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