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吐谷浑的习俗与突厥部落大致相似,没有固定的户籍和赋税制度。对杀人和盗马的行为则实行死刑,而其他罪行可以通过缴纳财物来抵罪。吐谷浑的政权结构类似中原王朝,设有王公、仆射、尚书、郎中、将军等职务。吐谷浑的主要农作物有大麦、粟和豆,且有丰富的铜、铁和朱砂产出。国家的中心区域位于青海湖周边,而青海湖的周长大约一千多里。湖中有小山,吐谷浑的部民每年冬天都会将小马拉到小山上,让它们自由驰骋,这一习俗被称为“得 ...
“和亲”一词指的是通过婚姻建立外交联系,以避免军事冲突并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帝国之一,进行过多达28次和亲。这些婚姻不仅维系了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和平,也见证了唐朝盛衰的全过程。
北魏《吐谷浑玑墓志》,全称《魏故直寢奉车都尉汶山侯吐谷浑玑墓志》志高48.6厘米,宽51.3厘米,楷书,23行,满行21字,北魏熙平元年(516年)刻 ...
中新社兰州7月20日电 题:“长寿”吐谷浑,如何见证丝路繁华?——专访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陈国科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近年来 ...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350多年的吐谷浑,其政权核心区域位于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它如何见证丝绸之路几个世纪的繁华?为东西方交融互鉴做出了哪些贡献?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陈国科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吐谷浑王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传奇,这个由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千里跋涉、辗转迁徙到青藏高原上的吐谷浑人建立的草原王国创造了诸多奇迹 ...
甘肃省文物局14日发布该省武威地区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据介绍,近年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组建吐谷浑考古项目组,进一步丰富了吐谷浑王族葬群文化内涵,廓清了墓群的基本布局。
扫描结果显示,印章印面刻着的古藏文经专家试读后,表意为「外甥阿柴王之印」,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建华说明,「阿柴」是吐蕃对吐谷浑的一种称呼,「阿柴王」就说明,「2018血渭一号大墓」的墓主人是位吐谷浑王。此外,「外甥阿柴王之印」拥有典型的吐蕃印 ...
近年来,随着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境内的吐谷浑(亦称吐浑)王族墓葬群被发现,开创中国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最长纪录之一的吐谷浑,逐渐 ...
史料中吐谷浑人后来简称“吐浑”、“退浑”,也将“吐”简化为“土”,如唐代敦煌文献中称“土浑”,宋代《契丹国志》等也简称“土浑 ...
他们追上后,吐谷浑说:你们试着把马赶回东面,如果马回头,我就跟着你们回去。 乙那楼让2000骑士围住马群,让它们不能辨别方向,然后慢慢地 ...
根据介绍,武威南山是吐谷浑王族墓地所在,是吐谷浑灭国之后的“先茔”地。在武威南山青咀湾和喇嘛湾曾发现有吐谷浑王族墓葬9座,出土墓志9方。武威南山一带是龙朔三年(663 年)吐谷浑王族一支内徙之后的先茔所在地。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