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医生特别提醒,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多动症的早期干预。如果多动症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孩子持续存在的注意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龄期关键认知能力的培养,比如逻辑推理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学龄期是这些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旦错过,可能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
孩子上课小动作不断、作业拖拉磨蹭、经常丢三落四…很多家长以为这只是"调皮",却不知道可能是多动症(ADHD)的表现!据统计,我国约有2300万儿童患有多动症,但就诊率不足10%。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多动症的核心症状,帮助家长早发现、早干预!
西南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名医工作室专家吴刚院长分享了一个门诊案例:9岁的乐乐暑期在家,平均每15分钟就要离开书桌,喝水、上厕所、逗狗,半小时作业写2行。家长原以为是“不想写作业”,直到孩子游泳课擅自跳水差点溺水,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评估,乐乐为混合 ...
ADHD,全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主要症状是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过度活跃和情绪易冲动。ADHD无法通过生物标记物(如结构和功能核磁)被准确识别,其诊断长期依靠患者和父母的叙述,以及医生的主观判断。正因为无明确生物指征变化,越来越多人开始“认领”ADH ...
文文八岁了,从小有个小动作让妈妈暗自留心:阳光下总爱闭上一只眼睛。幼儿园时,去其他医院就诊,医生没查出明显问题。上学以后,眼睛似乎“好转”,但专注力问题却逐渐显露。写作业拖拖拉拉,每天一点点作业都像一场漫长的拉锯战;课堂里坐不住,小动作不断,总东张西 ...
简单地说,多动症患者就像驴子一样,每天追着多巴胺这根胡萝卜跑,这也是他们生活中唯一的胡萝卜了。 不过话说回来,并不是每个多动症患者的 ...
最可怕的不是儿童多动症本身,而是社会公众对它的无知、误解和漠视。这些不可取的态度,会直接贻误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期,给这些本就身心疲惫 ...
近年来,因为孩子患有多动症而来向余韶卫求助的父母越来越多。“一方面是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知道了这是多动症,开始向医生求助。另一方面也和现在的教育措施不当有关,对孩子太溺爱,导致多动症的发病增加”。 2.遗传是造成多动症的重要原因 ...
但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教育政策、身心残障者保护以及广告宣传自由,林林总总好像在对彼此眨眼暗示。 从家长和教师的角度来说,如果药物提高了孩子在考试中的表现,让他们平静下来不再让其他人分心的话,确诊算得上是一种成功。
在荷兰,多动症药物( ADHD)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25岁以上的人群中。 17年来,使用多动症药物的人数翻了两番。 据荷兰中央统计局CBS的数据,到2023年,达到近30万人; 而2006年,这一数字仅为7.8万人。
多动症(adhd)常伴运动控制困难,病因不明。研究人员测量 66 名 adhd 儿童和 30 名正常发育(td)儿童的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rcps)等。结果发现 adhd 儿童运动准备时 mrcp 异常,且与视觉 - 运动整合(vmi)表现相关。这为干预多动症运动困难提供新思路。
我不多动啊,怎么就有多动症? 一种精神障碍正让部分成年人感到尴尬他们试图在儿科加号看病,却屡次碰壁。 覃艳华医生的接诊记录里,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