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作者:谢裕伟(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形而上学”这门学问在其创建之初就居于“第一哲学”的地位。作为一种对自然世界进行根基式研究的学问方式,它被赋予为哲学的其他部门甚至为其他学科提供深层理论基础的任务。在西方思想自古希腊以来直至康德所处时代的两千多年历史中 ...
《走向语言学之后: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邓晓芒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1月版。 一大批“解构主义”的英雄成了当代学术明星 卡尔维诺在其小说 ...
《走向语言学之后: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邓晓芒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1月版。 一大批“解构主义”的英雄成了当代学术明星 卡尔维诺在其小说 ...
深度自从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批评之后,批判形而上学成了西方哲学界三百多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潮。后现代哲学是这一批判浪潮的最高阶段 ...
历史形而上学理论的出发点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形而上学思想。 在中国传统形而上学的逻辑系统中,道—命概念的提出塑造了价值本原,心—性理念的设定凸显出主体导向,事—物范畴的运用绘制着实体表象。
中国古代的形而上学,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有3个概念——道、理和心。 这些概念,在我们今天的思想和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于形而上学,我比较早的思考集中表达在1993年出版的《走出哲学危机》以及忘记哪一年出版的论文集《22个方案》里。
形而上学一般是指用孤立地静止的观点来看问题,它是和唯物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它的最先的提出者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后来中国近代的着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的时候依据易经当中的一句话把它翻译成了形而上学。 1形而上学的主要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如下: 1、唯物辩证 ...
通俗地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 (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通俗的来说,形而上学,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1怎么通俗的解释 ...
我们可能采取一个比亚里士多德观点更宽泛的观点,即形而上学不是在探索某些如存在那样崇高和怪异的东西,只是想知道现实背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哲文新译”系列文章是吴万伟教授投稿的译文,文章主要是从Phi… ...
第三,“还原”。这一时期马克思开启唯物史观范式创新时期,较唯物史观产生之前时期,它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地,包括了马克思第四阶段和第五阶段的思想变化。马克思在经历了唯物史观范式创新史之后,对“理论”与“现实”的分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尤其是对黑格尔开启的历史形而上学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