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21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景福镇的乡间小道上,一位身穿上将军装的身影出现了,他就是梁光烈,曾经的国防部长,这一年已经81岁了,在亲人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向祖坟。
为了纪念这位英勇的战士,家乡政府特意为其家属颁发了烈士证,当地村民也为他修建了一座庄严的烈士墓。然而,1951年春天,一位残疾军人来到这里,看到烈士墓时不禁泪流满面,自称:“我就是墓碑上的那个人!” ...
《龙舒孙氏宗谱》记载:龙舒(即今舒城县)孙氏系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之后裔。清雍正(1723—1735)初叶,孙氏第73代裔孙、贡生孙正仁,经商至庐州府三河镇(古名“鹊渚”),因爱“鹊渚,濒巢湖西岸,烟水清滋,生物繁盛,云帆出没,有四通八达之便”,便将全 ...
1924年,马章锁出生在盐池县王乐井乡平阳沟村一个贫苦农家。7岁父母双亡,10岁便到40公里外的黑土坑给地主放羊,过着“早出晚归、与世隔绝”的放羊生活。1936年,是马章锁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西征红军解放盐池县城。红十五军团骑兵团在盐池大水坑、冯记 ...
“牧马城”,好一个富有魅力、令人遐想的地名! 作为一个曾经戎马生涯25年的军人,看到这个饱含豪迈感的名字,我就会联想到古代战场上万马驰骋、激烈战斗的壮观场面,异样的情愫蓦然而生。日前,我走访了仰慕已久的牧马城故址,颇有收获和感慨。
【#99岁老兵身上还有4块残留弹片#】#老兵将染血八路军花名册捐献军博#99岁的翟维俊左耳鼓膜被炸伤失去了听力,身上有40多处伤疤和4块残留的弹片,这是老人多年戎马生涯中一场场生死搏斗的见证,更是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的“勋章”。 ​​​ ...
李世民骑在马上胯下生风,驰骋江山,死后也要将一生珍爱的骏马风度带入地下。在他晚年留下遗命雕刻六匹骏马以装饰昭陵的气韵,号称“昭陵六骏”,展示了李世民晚年壮烈的内心世界。这些意象恢弘大气的艺术构造,呈现了李世民的大唐气象。虽然出自无名氏之手,这种带着生 ...
1937年7月,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欧洲学界。周尧用这句话婉拒导师的挽留:“报国之日短,求学之日长。大虫不杀,杀小虫何用!”他于1938年4月踏上归途。在四等舱的麦草垫上漂泊30天后抵达广州,他第二天就穿上军装,成为广东地方军一八七师的一名战士,开赴河 ...
从烽火少年到白发老者,张贯云用一生的赤诚淬炼出深厚的爱国情怀。而这份情怀与家风,经由四代人的接力传承,化作温暖而坚韧的精神力量,永远值得铭记与延续。
7月盛夏,衡东,洣水滔滔。洣水南岸的灵山上,矗立着抗战英雄刘阳生烈士纪念碑。江水日夜奔流,仿佛在向人们讲述80多年前,抗日战场上的鼓角铮鸣。
左耳鼓膜被炸伤失去了听力,身上有40多处伤疤和4块残留的弹片,残酷的战争给翟维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然而,他却为此感到自豪,因为那是一场场生死搏斗的见证,更是抗击侵略者、保家卫国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