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47%的接受米妥昔单抗治疗卵巢癌患者出现了中重度角膜毒性,甚至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才逐渐显现出眼毒性,造成了临床医生对此问题的忽视。该现象的原因在于ADCs的靶向性并不绝对,药物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对非靶细胞产生影响,同时药物的代谢产物也可能导致毒性反应。
如今,创新驱动成为齐鲁制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齐鲁制药在创新药、生物类似药、高端非专利药等各板块多点开花、突飞猛进,彰显创新成果与强劲势头。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导读】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s)在肿瘤微环境(TME)中积极与抗体药物共轭物(ADCs)相互作用,但它们对ADC治疗反应的详细机制仍有待全面阐明。在这项研究中,团队探讨了ICAM1靶向ADC如何影响宫颈癌临床前模型中的TAN动态 ...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冠状病毒专家石正丽近日公开一项研究成果,她在蝙蝠身上发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入侵细胞的途径与COVID-19新冠病毒相同。但研究人员强调,目前尚未发现该病毒能够在人类间传播。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冠状病毒专家石正丽,近日公开一项研究成果,她在蝙蝠身上发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入侵细胞的途径与COVID-19新冠病毒相同,新冠状病毒比原始毒株结合能力更强。但研究人员强调,目前未发现该病毒能在人类间传播。
可让人头疼的是,很多患者在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大约一年后就会出现耐药的情况,尤其是晚期转移性疾病患者,药物疗效大打折扣。就算联合化疗药物和帕妥珠单抗一起使用,还是有不少患者会耐药。这背后的原因,大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药物与 HER2 的结合能力下降上,比如 HER2 受体从肿瘤细胞表面脱落等,但针对这些的新疗法效果也不太理想。
据央视新闻报道,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 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武汉22日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蝙蝠身上发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途径与新冠肺炎病毒相同。武汉病毒研究所、广州科学院和广州实验室近日在《细胞》期刊发表一项新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在蝙蝠身上找到新冠状病毒,命名为“HKU5冠状病毒2型(HKU5-CoV-2)”。研究报告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丁爽)2月21日, 长春高新 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于近日接受投资者调研时介绍,公司的生长激素产品已覆盖多项适应症。目前,公司正在开拓生长激素于增肌减脂方面的应用,拟与GLP-1联合用于减重,GLP-1类药物在减重过程中导致一定的肌肉减少,而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肌肉的生成,减少脂肪,并增强新陈代谢,生长激素与GLP-1联合能够形成功能互补。
(武汉22日综合电)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蝙蝠身上发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途径与冠病病毒一样。研究人员在国际科学期刊《细胞》发表论文,提及新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将新病毒命名为“HKU5冠状病毒2型”。研究报告指出,HKU5-CoV-2 ...
2月19日,“反刍动物节粮增效微生物与合成生物新技术暨第三代脲酶抑制剂新产品发布会”在山东举办。 本次大会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奶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媒体的关注。
报道指出,HKU5-CoV-2在试管模拟进入人类肠道、呼吸道模型的实验中,均显示能让ACE2受到高程度感染。研究显示,新病毒比原始毒株有更强的结合能力,且宿主范围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