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尽管工作辛劳,但医生群体中从不缺长寿者。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一生钻研医术,据说享年102岁,他在《千金要方》中强调“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将职业与养生融于一体;“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90多岁仍坚持上手术台,97岁才退休,他常说“只要病人需要 ...
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80岁的赵继宗院士仍保持着每周几台手术的频率。“人会老,但救死扶伤的初心不会老。”这句话,正是他55年从医路的最佳写照。
近日,一面写有“救死扶伤人间大爱医德高尚情暖列车”的锦旗由中国铁路大连客运段K716次列车乘务组专程送到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感谢手术中心麻醉病理党支部书记张磊在列车上连续施救2名患病乘客的英勇行为。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在“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感召下,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始终把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最高使命 ...
原标题:救死扶伤不分国界 医者仁心大医无疆 ——记上世纪70年代援非医生唐锦禄. 41年前,他是威海市中心医院(时称文登中心医院)一名 ...
中新社香港11月27日电 题:救死扶伤的空中守护者——专访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总监胡伟雄 中新社记者 曾平 十四载岁月悠悠,胡伟雄仍对2008年飞赴汶川协助地震救灾的场景记忆犹新。彼时面对的是比香港大屿山高数倍的青川深山,加上震后电塔倒塌电线杂乱,胡伟雄在没有地图指引的情况下 ...
“救死扶伤是护士天职” 段秀洁的家,在距离绥芬河市区40公里外的绥阳林业局,父母是地地道道的林场工人。 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10岁时段秀洁就被送到林业局的封闭学校,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一代代中国援非医疗队队员,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用心血乃至生命,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让人道主义精神熠熠生辉。 救死扶伤,让人道主义精神熠熠生辉 _光明网 ...
中新网北京4月2日电 (记者杜燕)清明节即将来临之时,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救死扶伤纪念坛”2日正式揭牌,上百民众、医务工作者参加纪念坛 ...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为中国医大14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它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大一院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座右铭。医院的“红色基因”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彰显党和人民的需要,激励全院职工不懈努力。
然而,尽管工作辛劳,医生群体中并不缺少长寿者。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一生钻研医术,享年102岁。他在《千金要方》中强调“养生之道,常欲小劳”,将职业与养生融于一体。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90多岁仍坚持上手术台,97岁才退休,他常说“只要病人需要,我就站在那里”。这种专注与热爱或许正是他们生命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