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煜达:谈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研究,当然要提竺可桢先生的工作,他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是里程碑式的。近些年来公众关注全球变暖,竺先生的工作已经被大众普遍地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和科学意义。而气候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温度变 ...
随着汛期的临近,广州在内涝防治工作中,首次应用低空巡检和人工智能(AI)技术,以应对预期将于2025年出现的极端气候。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广东将面对较高气温、旱涝交替及强台风频繁等挑战,广州水投排水公司召开防内涝工作部署大会,宣布将推动防汛工作的科技升级。
如今的孝妇河,干流沿线道路全线贯通,34处节点和带状公园全部开放,打造65公里生态缓冲带、120公里智慧绿道,孝妇河骑行公园、孝妇河联通路桥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构筑起林带、水系、湿地相结合的绿色屏障,形成了旅游、文化、生态互动发展的格局。
2月24日下午,区长张宝伟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区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区人大、区政协有关领导列席会议,区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会议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李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 ...
生活小课堂 on MSN6 小时
庭院石器:停驻在砖瓦间的时光褶皱石器之上,刻着人间烟火 中国庭院里的老石器,总像一本摊开的旧书,每一道裂痕都是被岁月摩挲过的页码。 门槛石上孩童翻不过的高度,石缸边母亲舀水的木瓢,石磨槽里玉米粒迸溅的金黄……这些器物曾与生活筋骨相连,是农耕文明的注脚。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小麦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2月23日,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饶良镇岽子营村的农田里,绿油油的麦苗随微风轻轻摇曳,工人来回穿梭,忙着喷洒农药…… ...
6 小时
来自MSN好好的果实为什么“皴了脸”导致蔬菜皴裂的根本原因是果实内部生长速度与果皮的生长速度不同步,而直接原因有很多,如放风不当、温湿度变化剧烈、药害、硼元素缺乏等。
《中时新闻网》前身为《中时电子报》,于1995年创立,是全台第一家且歷史最悠久的网路媒体,开启新闻数位时代。近来以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新闻引领先驱外,首创娱乐、生活、社会专题式新闻报导,带起同业间仿效风潮;精辟的言论、财经、国际、两岸、军事、体育、网推频 ...
6 天
澎湃思想 on MSN经典再读丨追寻季风之旅——竺可桢先生的季风研究在这篇分析中国降雨量分布多寡原因的文章中,竺可桢认为“信风(monsoon)之强弱”是与“地形之高下”“风暴之路径”并列的影响中国降雨量的因素。在分析信风与中国季节降水差异时,他说“海风之湿度必高,而自陆至海之风其湿度较低,是故冬信风为冷而干燥,夏信 ...
冬去春回,麦苗披绿。行走中原大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生产全国约1/10的粮食、1/4的小麦,农业大省河南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如何由“大”变“强”?
来自MSN7 天
雨水至万物生|雨水后这类菜要常吃 在家就能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025年2月18日18时6分,雨水节气如约而至。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首个以降水命名的节气,它标志着冰雪消融、万物萌发。古人以“杏花春雨”描摹江南的细腻,以“天街小雨润如酥”勾勒勃勃的生机,而农谚“雨水定旱涝”更揭示了这一节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