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1 天on MSN
昆德拉曾经援引纳博科夫的话宣称:“我厌恶把鼻子伸到伟大作家珍贵的生活中去,任何一个传记作者都不可能揭开我私生活的面纱。”他还引证了福克纳的话:“作为个人存在,要有被大写的历史消除、淘汰的雄心,除了我已经印刷的书,决不留下任何痕迹、任何垃圾。” ...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37年以来,由于一直拒绝在媒体上露面,他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直到2023年7月11日,米兰•昆德拉逝世,让世人重新将好奇的目光投向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写作,多么古怪的想法!
大学时候,我遇到了米兰·昆德拉。最初看的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如今的翻译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里的关键是,“轻”在生命之中,抑或它就是生命?生命中的“轻”已经让人无法承受,那生命就不要“轻”了。我不是因为昆德拉的故事或表述而喜欢上他的,而 ...
对昆德拉而言,不能承受的只能是“生命之轻”。他的捷克同乡卡夫卡写的是沉重之物:城堡、审判、孤独者的蒙难,以及那场沦为甲虫的现代性灾难——我们今天或许可以称之为“社畜噩梦”。但在昆德拉的世界里,一切沉重皆由“轻”而来,因而“轻”才是真正不可承受之物。出版于1984年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1968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布拉格之春”为背景,然而小说中随处可见的却尽是鸡毛蒜皮,如一个女孩咕噜咕噜叫的肚子: ...
本文摘选了米兰·昆德拉生命最后几年的碎片。作者弗洛朗斯·努瓦维尔和丈夫马丁是昆德拉夫妇多年的好友,陪伴昆德拉走过他生命的最后一程。她写下了她对昆德拉作品的理解,记录下了与昆德拉和其妻子薇拉共度的最后时光。
米兰·昆德拉是捷克裔法国籍作家,7月11日因久病逝世,享年94岁。1984年发表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但除了这本 ...
然而,昆德拉继续写作,全然不顾遭禁状态。 在《生活是在别处》(1973)和《告别圆舞曲》(1976)两部作品中,他清算自己的共产主义的过去。
所谓“看脸查人”(contrôle au ...
在出版《笑忘录》后,米兰·昆德拉被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剥夺了公民身份。40年后,这位已经90岁高龄、曾表示"没有返乡梦"的作家重获捷克国籍。
昆德拉在想,这样难解的话出自一个钢琴家之口,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最终昆德拉得出的结论是,在音乐的历史,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音乐的史前史上,存在着一种“原始状态”,要早于“第一次有动机、有主题的组合的状态”。至少,他认为这是父亲想要和他说的。
昆德拉本人也参与了当时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但改革最终以捷克被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队侵入、占领收场。因为昆德拉作品中对苏联体制的讽刺,从那时起直到他1975年移居法国,他的已出版书目被勒令下架,并被禁止在捷克发表新作品。
米兰·昆德拉小说非常注重故事视角和时间视角的选择。传统叙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称语式的叙述,也只不过是前两种 ...
当前正在显示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
隐藏无法访问的结果